第18章 黄巾南下(1/2)
刘岱当场任命于禁为别部司马,入刘达大营,统领两千人马。
这是刘达与他说好的。
本来还要任命程立为从事,程立固辞,以客名居于刺史府中。
之前向兖州四郡各征调三千壮丁,现在山阳郡和济阴郡都已征调完成,编入刘达大营。
陈留郡和东郡也早已征调完毕,正在来昌邑的路上。
一般来说,现在都是募兵,征兵是很难的,因为地方豪强不怎么愿意配合。
而地方豪强就像是风向标,他们往哪飘,百姓就随着往哪走。
不过刘岱舍命护兖,欲战死阵前的义举之名盛传于兖州各郡,也让不少地方豪强颇为敬佩。
怎么说刘岱也是为了保护兖州,如果等黄巾在东平站稳,再向兖州各郡漫延,那他们这些地方豪强就会首当其冲,成为黄巾攻击的目标。
况且又听闻刺史之子刘达是个非常有胆略的人,不但敢亲率百骑阵前救父,还亲自斩了逃将徐立,有这样的人领兵,对于击退黄巾他们也是信心大增。
因此对于刘岱的征兵令,他们大都极力配合,很快就征集到三千人,且都是青壮年之人。
新卒的训练,刘达交给于禁和吕虔,张峻负责的五百铠甲士叫做破阵营,意思就是破敌阵之营。
骑卒校尉吴白则是训练骑兵,只是战马颇缺,骑兵仅有一千余人。
在陈留和东郡的新卒到来之后,兖州州军共有三万二千余人,王朗将军大营有一万二千人,两万人在刘达大营中。
除了向曹操借曹仁和陈宫未能如愿外,可以说是一切顺利。
时间来到了初平三年五月末。
刘达屁股之伤已经痊愈,臧洪也来到了昌邑,任为山阳太守。
臧洪这个人,十五岁因父功当了童子郎。举孝廉后当了即丘长,后来弃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请为功曹,郡中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处理。
他说动太守张超,来到陈留与关东诸侯一起讨董,酸枣会盟时众人请臧洪登坛歃盟。
后来张超让他去幽州助刘虞,因幽冀两州交战道路不能通行,而被袁绍留下。
现在刘岱让他来当山阳太守,袁绍虽有不舍,但为了换回其妻,也不得已而答应。
臧洪更是因此对刘岱心怀感念,到了昌邑,又听说是刺史之子刘达所提议,转而对刘达另眼相看,亲自去拜谢。
刘达欣然接受,有他来守昌邑,就算是黄巾攻到城下,恐怕也能守到援兵到来。
臧洪来了,袁绍之妻也被接回冀州邺城。
刘岱和袁绍,两位州牧大佬已经是貌合神离,刘岱担忧击黄巾不胜,袁绍很有可能会遣兵南下,与曹操一起夺他的兖州。
这个担忧刘达心里也有,他深深知道与黄巾首战的重要性。
不管怎么样,与黄巾的第一战必须要胜,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刘达每日至营中与士卒们一起训练,他也是要上战场的。
作为统兵之人,他不冲在阵首,至少也要身在阵中,让士卒们看到他的身影,这样士卒才会愿意拼命。
训练新卒,对于兵器的使用由于禁和吕虔他们执行,刘达倒是经常给新卒们讲些激励之语,目的就是让他们不怕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为保护兖州百姓而战,纵然是死,那也是英雄般的死亡。
“黄巾虽然人多,可是他们没有饭吃,两日才能吃半顿饭,远不如你们力壮,你们一个可以打倒他们五个,黄巾没什么可怕的。”
虽然夸张了点,但效果很明显,士卒们听了一阵哄笑,也不去辨真假,都觉得黄巾原来是这样的,还不如村里那些瘦弱的无赖。
“去年年末,三十万黄巾入泰山,泰山仅有五千郡兵,就击退黄巾,可见黄巾实在是不堪一击。”
这个事情他们也都听说过,仔细一想,确实黄巾还不如自己强。
“前次东平兵败,主要在于徐立临阵先逃,致使我汉军阵溃,才让黄巾胜了一阵。如今由我统兵,你们在,我就在,你们若是战死了,我也会为了兖州力战到底!”
徐立可算是死得其所了,为这次兵败背负了所有责任,不过确实也是他先逃才会导致败得这么惨。
刘达为了让这些新卒不惧怕黄巾,费了不少心思。
有没有效果他不知道,得上了战场才能知晓。
现在喊不怕死喊得震天响的人,说不定到了阵前就第一个逃了。
当然,他刘达不会第一个逃。
六月初二,此刻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正在攻打长安,别驾王彧正在去往长安的路上。
而刘达正在营中与士卒们如常训练,心想再训练半个月,就可以领兵出击黄巾了。
不过黄巾不等他,斥候急马回报,黄巾正在南下向山阳进军。
这个消息让刘达大惊不已,黄巾进兵,说明他们在东平已经站稳脚跟。
而新卒训练才刚刚开始,就这么拉上战阵,那和黄巾卒差不多,算是乌合之众。
但事已至此,只能是赶鸭子上架,不能上也得上了。
刘岱得到消息,紧急把众人请来商议。
“三十万黄巾从东平寿张南下,正向山阳而来,据闻其中有十万黄巾卒,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呀?”
议事厅中,众人跪席而坐,刘岱首先说道。
刘达低着头,看着面前铺在案几上的兖州地图,并不说话,想先听听别人的看法。
沉默片刻,新任山阳太守臧洪说道:“百万黄巾入东平,贼卒有三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