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谋划(2/4)
廷就将大批官员往南方掉。那就糟糕了。官很重要,休说整个岭南,就是惠州一州,宋九仍多将事务交给属下去办,否则他一人也忙不过来。
岭南在变好。
一年下来无数仁政落实,百姓终于进入了幸福的休生养息时间段。
棉花在北方一直不让宋九满意。皮棉不足三成。甚至只有两成多一点,这段历史宋九借助架空的知识,包括前世解放前所种的还是从岭南推广后的粗绒棉,皮棉一亩五十斤。到了南方,棉籽是从海南引进过来的,科学种植后,究竟有多少。终于得到答案。高产的一亩地曾达到六十九宋斤,八十多斤皮棉,平均五十宋斤,皮棉比例接近百分之三十五。宋九仔细观察,那就是棉花在广南棉绒更长,所以让皮棉大幅度的增产。因为棉花仍不多,现在价格依然很贵。其收益几乎相当于二十亩稻田。
明年种棉花的人更多。
再就是甘蔗。主要取作砂糖,其实不是,这才是宋九看重的作物,而非是棉花。
到明年还继续扩大,承包时间也更长,包括茶林桑麻。以点带片带面给百姓做示范。推广了,所有承包的农场交给百姓。资金退出。
然后是海船,市舶司用人道的联名出海制度,实际是一种变相的鼓励百姓出海,不怕家破人亡了,海上的利润高于陆地的,再加上隔舱与指南针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海上风险,政策也在变相鼓励他们出海,陆续开始有人造船,距离仍然不远,连去天竺的商人都没有,主要还是活动在南海,继续与南海诸国进行商贸。但这是一个好兆头。
最后就是道路水利,道路也重要,邕州叛平,首领诛杀,降兵押起来修道路,雷州半岛也是一个禁区,借这个势将道路修起来,有了道路,宋军随时轻而易举地发到各村寨前,蛮人也就不会桀骜不驯,至少大半个雷州半岛能进行真正的治理。但还是很难,邕州西部与南部地区仍是头痛的地方。
水利也因为资金原因,修得不是太多。
这要到明年,明年广南情况会更好,手中有了更多钱帛,就能兴修更多的水利与道路,至少在各州形成一个个片,一个个面。也让其他地区的百姓有了仿照的模式,后继官员也可以抽出一些钱帛仿照它治理,换取政绩。
因此有了这道奏折。
一是准许朝廷派出钢监一些小吏工匠过来。岭南有很多坑矿,金银铜铅锡,但缺少铁坑,有,很少,若利用起来,能勉强自给自足。铁用途多多,不仅是兵器,农业与建设也要用的,特别是农具,家畜情况比较好,许多蛮区刀耕火种,也饲养了一些牛马,当成食物来吃的,价格也没有中原贵,若通过一些交换形式,就可以得到耕牛,就是缺少相关的农具。
二就是水泥。
这两种作坊有几个必备的条件,要有便利的水路交通,矿石运输成本才会下降,要有水流湍急的地方设水车做动力,这两条在岭南许多地区都能实现。也不用全部实施,广潮数州设三个小型的钢监,四个小型水泥监,即可满足广南大部分需要,不用朝廷不惜成本地向南方运输。
几人在广南嫌动静小了,若非财政有压力,都想大一点,使岭南早日脱变,也好离开这个闷热的地方。但相对于其他各道,这个动静太大了。是合理的要求,中书不敢刁难,也不能刁难,它是国政,必须要将奏折呈报给赵匡胤的,于是批准。
到此,公私两个方面,一共向岭南调去的学子,老农,工匠前后达到四百多人,还没有结束,元旦过后,打着河洲名义,又有近百名学子,以及两百多名各方面种植养殖好手的农民,陆续送向岭南。
都有薪酬可拿,并且很厚,学子虽耽搁了学业,但另外还可以加分。并且朝廷以后会对这批学子陆续重用,毕竟他们这次南下,也等于是一次良好的磨勘。
新年过后,广南继续大踏步地发展着。
短处很多,人口少,钱帛紧张,生蛮多,文化交通耕种技术各方面都落后。但长处也很多。禀程南汉暴政,百姓易于满足,看到机会来临,一个个很勤劳。就象一些地区推广围田与陂田,不用官员吩咐,一个个百姓带着工具自发就过来了。宋九有着一些先进的理论。潘美等官吏在湖南得到宋九启发。数年治理,模索出一套实践经验。
这些长处又弥补了其短处。
究竟最后变成什么样子,这一年仍看不出来。
几人呆在南方,同样也观注着朝中的政局,包括南唐。南汉拿下来,接下来就南唐了。李从善来入贡,赵匡胤将其克下。你也不用回去,早晚你哥哥与你一道作伴。
李煜大惊失色,诏书原先称敕,现在改成教,中书门下为左右内史府,尚书改为司会府,其余官称一起改更。宫殿悉除鸱物等皇家饰物。然后增加岁贡。内扩军队,修缮武器盔甲,为战守计。
这本来是危机中的生机。
无论南唐怎么备,他们非是东晋后来的南宋,仅拥有后来的江西皖南,苏南部分地区。福建的西部地区,面积有限。不过还有着生机。那就是北方。
与西晋没有北方危害,或者隋朝将北方危害解除掉后南伐不同,宋朝还有一个庞然大物般的敌人,契丹。田钦祚打出了血性,也仅是自保,非是真正的三千打败或击退契丹六万军队。若是李煜就此勤政爱民,重视人才,对宋朝又做得低调,整个南唐军队会成为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