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汉水救芷若(1/2)
第二十八章汉水救芷若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江,古代称沔水,长1577千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属于长江一级支流,总长度的3/4以上流经湖北省。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干流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谷狭窄,长约925km;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河谷较宽,沙滩多,长约270k,流经江汉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缩小。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
这日汉水之畔,江中正有一条小船正在摆渡。船到中流,汉水波浪滔滔,小小的渡船摇晃不已。
这时忽听得江上一个洪亮的声音远远传来:“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爷便饶了你的性命,否则莫怪无情。”这声音从波浪中传来,入耳清晰,显然呼叫之人内力不弱。
不多时只见两艘江船,如飞的划来,凝目瞧时,见前面一艘小船的船梢上坐着一个虬髯大汉和一个年过半百的艄公,两人双手操桨急划,满脸焦急,舱中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儿彷徨无助,倒是女孩儿虽然害怕,但是却还是轻声的安慰着男孩儿。
后面一艘船身较大,舟中站着四名番僧,另有七八名蒙古武官。众武官拿起船板,帮同划水。想要追赶前面的小船。
那虬髯大汉膂力奇大,双桨一扳,小船便急冲丈余,但后面船上毕竟人多,两船相距越来越近。过不多时,众武官和番僧便弯弓搭箭,向那大汉射去。但听得羽箭破空,呜呜声响。
那大汉见状虽惊不乱,左手划船,右手举起木桨,将来箭一一挡开击落,手法甚是迅捷。
但是正所谓是‘好汉架不住人多’,百密总有一疏,眼见那个虬髯大汉就要伤在羽箭之下。
这时只听江中小船上传出一阵声音,对着摇船的艄公喝道:“船家,迎上去。”
那艄公见羽箭乱飞,早已吓得手酸足软,拚命将船划开尚嫌不及,怎敢反而迎将过去?颤声道:“老……老道爷……,你……你说笑话了。”
就在这时,只听得远处下游远远的传来一声怒喝,“鞑子住手,休得行凶伤人!”然后就见一首小船如同离弦之箭飞速驶来。
不待小船靠近,船中一道白色的人影闪过,然后就见漫天青光闪过。
番僧的船上传来一阵惨叫,与此同时那个白色的人影轻飘飘的落在了虬髯大汉的小船上。
这时先前船中的人轻咦了一声,显然像是遇上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见已经有人相救,船中老道也就不在强迫船家掉头。
划舟的艄公见老道士终于不再强求自己,不由得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然后立马将船远远划开,以免被殃及池鱼之殃。
番僧和武将见来人十分剽悍,连忙用强弩相射。虬髯大汉船上的白衣人见状不由得皱了皱眉眉头。
转头对着虬髯大汉道,“你保护好其他人,我去杀了他们。”然后双臂一张,如同大鹏展翅一般,飞向番僧的小船。
可惜就在这时,猛听得“啊”的一声惨呼,白衣人连忙转头望去,见小船中男孩背心上中了一箭。那虬髯大汉一个失惊,俯身去看时,肩头和背上接连中箭,手中木桨拿捏不定,掉入江心,坐船登时不动。后面大船瞬即追上,七八名蒙古武官和番僧跳上小船。那虬髯大汉兀自不屈,拳打足踢,奋力抵御。
白衣人大怒,“该死!”手中的三次青锋剑一刻不停的挥动着,道道剑光如同流水般连绵不绝。
这时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白衣人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了出去,双足一踏上船板,三次青锋剑挥出,登时割下两名番僧头颅,扑通、扑通两声,跌入了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天神下凡,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
领头的武官喝道:“兀那小子,你干甚么?阻挡朝廷缉拿犯人可是死罪。”
白衣人骂道:“狗鞑子!又来行凶作恶,残害良民,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
那武官道:“你可知这人是谁?那是袁州魔教反贼的余孽,普天下要捉拿的钦犯!就算是你们江湖中人见到也是人人得而诛之。”
可惜那个白衣人听后毫无反应,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反手一剑将之杀死。
而与此同时,两条船已经靠近,虬髯大汉轻轻放下那男孩的尸身,向那武官扑去。可是他身上本已负伤,肩背上的两枝长箭又未拔下,而且箭头有毒,身刚纵起,口中“嘿”的一声,便摔在船舱板上。
而船中的另一位小女孩扑在船舱的一具男尸之上,只是哭叫:“爹爹!爹爹!”
那白衣人转身一望,见小女孩,看到这里,要是还不知道什么情况,恐怕就有负穿越者的身份了,不由得低声说了一句,“周芷若!”
不错,这个人正是从襄阳返回武当派的宋青书。宋青书自从那日在襄阳城中杀死了番僧后,也没有停留。想到自己离开武当山已经两年左右的时间了,自己的武功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什么显著的提高,也该回去得了,于是连夜离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