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圈》

520言情小说网(520yq.cc)

首页 >> 三国圈 () >> 第三二一章 关中本不用遭此兵祸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yq.cc/255685/

第三二一章 关中本不用遭此兵祸(1/2)

“关中本不用遭此兵祸。”/p

李轩看着苑川河畔热火朝天的工地,努力恢复农业生产的凉州各路汉胡百姓,说不出是幸或不幸,“文和欲取凉州太急,凉州不过天下边角,只是一条路,而不是根基。天下定,凉州自得,也不知他急个什么。或许是对凉州家乡爱之深吧,让我过来轻占他空虚的老家,他反倒放手祸害关中。”/p

说着,又是笑了起来,“这个长安公敌,关中人皆可杀的王八蛋,反倒成了长安,关中最受欢迎的人。与我这个凉州最受欢迎的人,相得益彰啊。”/p

时下的李轩不知道,当初贾诩对他不歼灭官军西路军的决定,同样是说不出幸或不幸,同意或不同意。/p

只是一朝权在手,贾诩马上就在背地里暗中捣鼓,把事态从李轩希望的全留西路军,他自己希望的全歼西路军,变成了既不全留,也不全歼。/p

贾诩就是让官军瓦解,滞散于原地,从能与北盟讨价还价的合作力量,沦为了被支配方。/p

就为了这一个地位转变,贾诩让官军与叛军两方,为此多伤亡了二十万。被兵祸波及的关中百姓,不下百万。/p

李轩之所以不感幸或不幸,是贾诩这么做,恰恰塑造了一个关中灾民,要背井离乡的环境。/p

逃难都是被迫的,可被谁迫呢?/p

若老天爷不动手迫,等老天爷么?/p

既然并凉需要关中大批移民才是目的,李轩对贾诩的手段,也就不介意了。/p

“长安,关中最受欢迎的人?”/p

毕岚不解,却又似明白,“主持关中放粮赈济,调停各方争执的人,就是小仙说的文和吧。文和仁义爱民之名,洛阳亦知,传闻不虚啊。”/p

“嗯嗯。”/p

李轩难过的一扬眉毛,对害的关中百万百姓家破人亡的贾诩,能得到相反的赞誉,一点都不奇怪。/p

把巴蜀人民整到十不存一的诸葛丞相,同样深受四川人民爱戴,没什么大不了的。/p

非但关中人民,困守武功,美阳的张温部官军,困守长安的马腾部,皆对协调中联储放粮,赈济,接济,“借贷”粮草的贾诩称颂有佳。/p

即便是叛军与关中的各方,连带撤离长安的白波贼,都对贾诩赞誉有加,一点也不仇视他。/p

毕竟,长安失,放弃陈仓回夺长安,对官军来讲,难道不是正确的军事选择么?/p

果断追击官军,再下长安,从胜利走向胜利,赢得辉煌的胜利,对西凉叛军来讲,难道不是正确的军事选择么?/p

至于白波贼,取长安是手段,招安做诸侯军阀是目的。/p

贾诩让白波贼退出长安,撤回渭水以北,承诺的就是招安不变,并州上党一个郡的地盘,“封赦”给了白波。/p

他是北盟在关中的“全权大使”,口头承诺都是条约,都要执行。/p

白波怎能不满意,一个被四面包围,粮食都没的城,换成了广大的上党一郡,搁谁谁不撤?/p

可更操蛋的是,贾诩“封赦”白波上党一郡的条件中,还有条件成熟后,重回长安卫戍的条件。/p

即便这样,白波依然欣然认同,一点都不恨卖了他们,又要利用他们的贾诩。/p

贾诩在关中祸害了一堆人,一圈人却都不恨他,反皆对其感恩戴德。/p

“文和这个王八蛋。”/p

李轩一想起自个蹿西疆喝风,贾诩站在关中圈外,安逸的给圈中人民捣蛋,就为自己不值,冲毕岚轻笑,“文和倒是挺适合凉州刺史,可惜了,八成他也不会干。”/p

毕岚怔住了,刺史之位,不愿干:“为何?”/p

“因为他比我还懒呢。”/p

李轩轻笑,情真意切道,“凉州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伙食,面加肉的组合,最合我胃口,欲安凉州,不需要一个好刺史,需要的是让凉州人能吃上面加肉。”/p

说着,一笑,“吃好了的人,就幸福。幸福的人,哪有造反的兴趣?”/p

……/p

大汉是个伟大的朝代,无论是前汉还是后汉,皆是如此。/p

六千万人口,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无论是文治,卫生防疫,营养摄入,农耕文明的发达程度,都在六千万人口里。/p

至于什么外戚当政,宦官擅权,那不过是表象中的表象。/p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西汉初还是流氓当政呢,刘邦就是个流氓,大将军樊哙是残忍卖小狗狗肉的,萧何是狱卒,流氓当政又咋地?/p

两汉之末的乱,就在于两汉的中前期太伟大了,人口太多了,过剩的东西,就有被消灭的需求。/p

有十人,地只够养八人,造成大乱的缘由就这么简单,而不是什么土地兼并的表象。/p

春秋战国时才是土地兼并的极限,地全是诸侯的,没小农什么事。可八百年春秋,一例平民革鼎造反的例子都没有。/p

农耕文明的极限瓶颈一来,有十人,地只够养八人,任你再不兼并,再亲贤臣远小人,把外戚宦官全杀了,满朝皆圣人,还是解决不了十大于八的简单问题。/p

这也是儒教最伟大的地方,前中期教化人不争,让春耕秋战的战国成为过去,让人口平稳上升。/p

可到了末期,人与羊一样,承受羊的草场是有限的,羊多草场少的问题,已经不是书经与道德可以解决的了。/p

凉州之乱的根源,就是人口问题。/p

本地粮食不够吃,人除了外流,没别的办法。/p

状态提示: 第三二一章 关中本不用遭此兵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