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我们不打仗(1/2)
很快,聚集在前线的这帮将军再次回到了自己负责的城池驻地,每个人都带了小批伤兵,这是萧锐出的点子,带前线战败伤兵回去,更有利于招兵。
这次的募兵令很通俗:我大唐天兵本是为了让天下人人都有衣食而来,尽管在消灭剥削贵族的道路上我们死伤惨重,但为了这世间的公理与正义,我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
如今高句丽卷土重来,带着二十万大军意图从我们手中夺回土地。前线牺牲很大,十万仓促聚集的城管,未必能顶住敌人的攻势,一旦前线防御告破,那我们刚刚到手的土地,将会再次被贵族掠夺而去,我们会重新变回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苦流民,甚至沦为贵族的奴仆。
为了应对危机,朝廷发布募兵诏令:不愿做奴隶的百姓们,可以自愿报名去前线,我们不喜欢打仗,但我们要誓死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所以朝廷准备在前线修一条坚固的城墙,以防御敌人的侵略。
二十万大军有我们十万城管抗衡,各位只负责去修筑城墙,不用跟敌人拼杀,早一日修好城墙,我们就早一日保证家园的安全。
……
募兵令一下,所有百姓沸腾了!
你要说让我们跟朝廷去攻打高句丽,那我们可能还心怀旧主,不愿跟同宗同族的高句丽人厮杀流血。但你要是说他们想过来重新夺走我们的土地和家园?那我们一万个不答应!
前线缺人?募兵去修城墙?修什么城墙?当年高氏统治高句丽的时候,为了防御大唐,不也修了一条城墙吗?美其名曰小长城。可最后呢?照样没防住。
所以别费劲了,我们直接去前线厮杀,别建什么城墙了,怪费事的!
……
于是乎,各地的募兵处都被挤爆了,谁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百姓热情高涨,原本预计能募兵二十万就不少了,现在看来,四十万打不住。于是各地的将军纷纷急报皇帝。
皇帝态度坚决:新兵不让上战场,我们跟高句丽不一样,我们不会让百姓去战场送死,流血牺牲的事,有我们城管大军顶着。所以此次募兵只是为了修长城,若是不同意的,可以放弃报名。
此言一出,民众极为感动,特别是看到那些从前线退下来、受伤的将士们,无数百姓哭着喊着要报名参军,发誓要到前线保护皇帝,不知多少人家都为皇帝设立了生祠,日夜祭拜祈福。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全都是萧锐的计策——以退为进。
一下子募兵几十万,如果真的平推过去,别说是高句丽了,就是当年的草原霸主颉利,也得跪下给我们磕头,否则的话,分分钟碾碎他们。
可这样的话,高句丽灭的太轻松,我们还怎么看戏?
所以商量到最后,大家决定改征兵参战为工兵,专门到前线修筑长城。这样一来既可以收获好名声,还能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毕竟有许多人刚过上好日子,怕死不来前线的。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大唐实力不足,只能征调民夫防守,不敢正面开战。
只有让敌人放松了警惕,最后撤退回去,他们的官员和贵族才会再次死灰复燃。否则我们一直这么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日子久了,他们或许就习惯了这种模式,真的跟百姓融为一体,呵呵,那就难办了。
……
前线大营,萧锐看着连片的营帐,不满的说道:“我们是要跟高句丽长期对峙的,一直住着这样的环境不行。等过一阵子小长城修好了,让百姓们给陛下修一座行宫出来,一来彰显民意,二来还能让将士们住的好些。”
“大家都是抛家舍业的,千里迢迢过来远征卖命,还让他们沐风栉雨饮冰卧雪可不行。”
旁边跟着的侯君集摇头道:“侯爷,还是您亲自去劝吧,陛下是最反对铺张浪费的,而且现在是战时,别说修一座行宫了。您看看长安城那座太极宫,如果不是您力排众议,一人扛下了重修工作,恐怕到现在,大家上朝还能闻到漏雨腐朽味道呢。”
萧锐笑着说道:“不用劝,将来小长城修好了,征来的新兵就闲置了,正好可以给他们找点事做做,我亲自出设计图纸,建一座与世不同的行宫。”
侯君集眼前一亮,“侯爷您的手笔?哈哈,那我老侯倒是十分期待了,您设计的行宫,一定别具风格。”
修行宫?修什么行宫?
李二训斥着反对,这是大兴土木的时候吗?
眼看帐篷里就自己两人,萧锐压低了声音说道:“岳父,您没带户部尚书过来,怕是还不知道,新地盘的第一茬收获下来了,单一季粮食的收获,呵呵,别说建一座行宫给您,就是养着四十万大军整整一年,都还有富裕!”
“您说说看,手上有四十万年富力强的人马,我们能整天让他们闲着混吃等死吗?不给他们找点事干干可不成,人闲生是非,是要出事的。”
什么???
“怎么、怎么会这样?”李二震惊道:“这战事初定,朕可是免去了他们三年赋税,就是为了让此地快速恢复元气,为何能有如此大的收入?”
萧锐笑着解释道:“我们的确不跟他们从田地里征税了,但这帮百姓刚刚成家立业,总得攒钱置办家业不是?我们的高产良种产量太好,此地的土地又肥沃……呵呵,百姓们存粮太多吃不了,又不敢存放太久,于是抢着兜售给朝廷换成银钱。”
“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