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梁祝(六)(1/2)
“这一句。”姚黄指着书上的其中一句,“学生不知道这句该如何读,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呢?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亦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再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更或者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学生实在不知该如何断句?还请夫子指教!”
夫子傻眼了!他读了这么多年的《论语》,从来没有想过姚黄说的后四种读法。这断句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像第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起来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可以理解为“百姓能做的事,由他们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的原因”;第五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变成了“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其他两种不同断句,意思也各不相同。夫子被问蒙了。
学子们也傻眼了,这几种说法,到底哪一个正确啊?于是,全都眼巴巴地望着夫子,等着夫子解惑。
夫子老脸一红,嚷道:“哪有那么多古怪的想法。圣人流传下来的意思只有第一种,你们只要照第一种断句就可以了。”
“圣人真的是第一种意思?” 姚黄歪着脑袋问,“万一大家理解错了呢?”
“胡说八道,这么多人怎么可能理解错!”夫子道,“看在你好学喜欢动脑子的份上,就不罚你课堂上走神的事情了。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说完,夫子夹着书。脚下生风,赶紧去找院长和别的夫子讨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的问题。这可是颠覆性的大发现,如果将不同断句意思不同这一论题传出去。自己在士林中的名望必然会大大提高。
“你倒是能忽悠人!”马文才冷哼一声,率先走出课堂。
“王兄今天所说让我等眼界大开。若是有空,王兄可与我等一同交流学问?” 荀巨伯走到姚黄身边拱手道,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旁猛点头。
姚黄笑道:“当然,大家相互交流。”
“啊!”祝英台忽然大叫一声,拉着梁山伯就跑,“快点儿啊,晚了就赶不及吃晚饭了。”
荀巨伯急忙代两人向姚黄道歉:“王兄。祝兄和梁兄非有意失礼,只是夫子罚他们挑水,若不能赶在晚饭前将水缸挑满,两人只怕连晚饭也吃不上。”
姚黄笑笑表示谅解:“祝兄和梁兄不过结识两天。感情却甚好,犹如亲兄弟一般。”
“是啊,连我都有所嫉妒!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荀巨伯邀请姚黄一同回寝室,两人一路行走聊天,都绝得对方人不错。成了好友。
“兰姑娘!”路过食堂时,荀巨伯看到了在厨房帮忙的院长的大女儿王兰,立刻双目放光。王兰年方二八,婉约秀丽,温文尔雅。而且也懂医术,学子中喜欢她的人不少。可惜这孩子喜欢的是梁山伯这个男主,男主是属于女主的,她注定了out。此时王兰穿着一身粉绿的衣裙,端庄大方,温柔娴淑,宛如兰花一般动人,难怪让荀巨伯看之了眼。
“扑哧!”姚黄看着荀巨伯那副痴迷的样子,觉得好笑。
荀巨伯老脸一红:“让王兄见笑了。”
姚黄摇头:“是我失礼在先。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荀兄少年慕艾,我应该支持荀兄才是!”
荀巨伯闻言大为高兴:“王兄真乃在下的知己。”
祝英台和梁山伯果然没有来吃晚饭,荀巨伯手帕子包了两个馒头,邀请姚黄一起去看望两人。来到后院。两人发现除了祝英台和梁山伯外,王兰也在。荀巨伯的眼睛又开始发亮。挑水的水缸破了一个大洞,梁山伯不得不先补洞,王兰和祝英台都帮着他,这让荀巨伯有点儿嫉妒。
“天色已晚,兰姑娘是女孩子,总在外面不好,先回去休息吧。荀兄,不如你送送兰姑娘!” 姚黄帮荀巨伯制造机会。
荀巨伯大喜,乐颠颠地送王兰回医舍,狗腿的模样让姚黄鄙视。
姚黄见荀巨伯两人走了,便跟着告辞,实际转了个弯,跳到大树梢上,居高现场观摩男女主互动。说实话,很没劲儿!
打个哈欠,姚黄推门进入亲事,却发现马文才虽然躺在床上却睁着两只大眼睛。
“你不困吗?” 姚黄疑惑的问。
马文才瞪着双眼,身体信号反馈他应该睡觉,可他不放心同屋子的另一个人,害怕姚黄会对他做什么,不敢睡觉。
“嗤——”姚黄看出了马文才的顾虑,好笑不已,“放心,我对你没兴趣。不会吃了你!”
“哼!”马文才哼了一声,依然目光炯炯地盯着姚黄的一举一动。
“喂,你这样子盯着我,我很不舒服。小心我将你的眼睛挖出来!” 姚黄恐吓道。王安的手脚很快,已经买好了绸缎。按姚黄的要求,白色,裁成五寸宽三米长的长条。姚黄满意地长缎拴在两根柱子中间。
马文才再次哼了一声,却不敢再看,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眼皮偷偷掀开一条缝,隐蔽地继续盯姚黄。被这么“热情”的目光盯着,姚黄哪能睡得着。
“我说,你一直不睡觉不觉得难受吗?睡眠不足可是很影响健康的。” 姚黄出声。
房间里面静悄悄,马同学闭紧了嘴不和姚黄说话,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