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天恩地局!(2/2)
“升府”。“蒙荒行局”乃洮南府之前身。
“行局”升府,洮南设治,遂成东蒙重镇,奉黑两省商业集散、水陆要冲。
在此期间,乌泰借开发洮、蛟两岸千里草原之机,以方便办事经商的名义在洮南巧设“王府行衙”,负责放荒征税与蒙旗事宜,作为驻洮永久办事机构。
乌泰聘请了参与修建沈阳故宫的建筑名师。仿照北京东、西单王府和中旗图王府的建筑式样、格局大兴土木,耗资光洋四万,于“萨鸡古驿”—— “双义货栈”东侧兴隆街北修建了一座小型“蒙古王府”,包括内宅和小姐花园。费时近二年,工程宏伟。
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意欲开复乌泰郡王爵,假借奖励开边垦荒,下谕恩赐长九尺、宽三尺的手书金匾一块。上镌镀金阴文“天恩地局”四个大字,被乌泰悬挂于行局的正门门楣之上,并有“光绪帝赐”字样。
由此,这座对外称“蒙荒行局”的王府便被世人传称为“天恩地局”。
乌泰修建“天恩地局”后并未享用几年,因借俄行外债过多,不得已典给洮南府抵押外债。
民国元年,乌泰被革职外逃库伦。
“天恩地局”萧条冷落,乌泰虽复职,被袁世凯软禁致死于北京。
民国十三年,冯上将“逼宫”。驱逐清廷余孽。乌泰义父“武公爷”被逐来洮暂居“天恩地局”,故“天恩地局”又有“武公馆”之称。
武公爷如今也已经驾鹤西去。
“天恩地局”结构布局为“两进王府衙门式”中式古建筑。
它坐北朝南,面临着洮南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兴隆街。
走进“天恩地局”,前门东西双开,两门中间是“金狮造壁”遮蔽,二进正门,壁顶为壮观的“金狮斗角”,壁中麻面镌刻“天恩地局”大字,两侧有“八字马道”汇通中门。门后风景屏风“兴安万丛山”巨屏,掩蔽着威严的正堂。
庭院主体为四合院式建筑,精巧别致,四面各为五间硬山大脊的青砖瓦房。顶为“雁式滚脊”小青瓦,檐溜瓦头也均采用“雄狮头瓦”,与壁顶“金狮斗角”相呼应,浑然一体,象征古代匈奴———突厥———蒙古民族的“尚武雄风”。
廊前各有六根红漆明柱,透出肃穆之气。
“好一座天恩地局!”陆山不禁赞叹一声。虽然他见识过比眼前这栋建筑更大更豪华的,但他第一眼见到,就喜欢上了,当然喜欢并不等于占有,这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的艺术瑰宝,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不属于他一个人,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
“命令下去,咱们住进来后,尽量不要动里面的东西,尤其是建筑布局,还有里面的装饰,保持原貌最好!”陆山下令道,“以后,咱们没到一处,如果遇到这样的建筑都要予以保护,战火无情,但咱们自给儿可的注意了!”
“陆总,你这道命令下的好呀,这么好的东西,应该保存下来,留给后世子孙瞻仰学习!”英若愚非常赞同的点了点头!
“我看这里面很干净,像是一直有人住,别是咱们住进来,把原主人给赶出去了,这不合适?”陆山问赵英道。
“这里虽然是王府,可也是国家公器所在,所以这里即便有主人,那主人也是国家!”赵英道。
“这倒也是,不过要妥善安排好这里面原来住的那些人,不要让他们流落街头,他们虽然窃据这里是不对,但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去不闻不问!”陆山点了点头。
“陆总您放心,都已经妥善安排了!”赵英点了点头。
“你们旅部设哪里?”陆山问道。
“设在这里不远的吴大帅府!”赵英道。
“呵呵,张大旅长谱儿不小嘛,住进了大帅府了!”陆山笑了起来。
“老英,这里先安顿下来,我们去张一吼那边看看去?”陆山对英若愚道。
“也好,过去看看,好不容易来了洮南,总要逛一逛这洮南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英若愚道。
吴大帅府处在最繁华的兴隆街中心,洮南人喜欢把这栋建筑称之为“吴大舌头楼”,民国十六年兴建,十七年完工,为吴俊生任黑龙江省督军投资建造。
吴大舌头楼,楼高三层,高23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欧式维多利亚安妮公主窗式风格,磨砖勒缝、甚工匠心,大方庄重,气势雄伟。
当之无愧的洮南第一高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