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遣军攻伐子欲乎(1/2)
“将军有何吩咐?”吕蒙并不因方才自己救了刘琮一命而自鸣得意。实际上他现在表现的更为谨慎,听到刘琮的招呼之后,立即躬身回道。
刘琮也不上马,一边向中军营帐行去,一边说道:“吾设江东三营,收各将校部曲之事,想来在营中已传遍了吧?不知子明对此,有什么看法?”
“将军设立三营,盖为收精锐、裁老弱而成新军之故,对此蒙认为很有必要。然而……”吕蒙看了眼刘琮,欲言又止。这倒不是他故意做作,而是之前刘琮对他们的冷淡,实在让吕蒙有些隐隐惧怕,有些话也就不敢轻易说了。
刘琮鼓励的看了他一眼:“但说无妨!”
吕蒙也知道这是个能让自己受到重视的机会,当下一狠心,对刘琮说道:“然各将校领部曲成军,早已习以为常,上下相知,同心同德,故能如臂使指,若按三营之设,则自此后将士分离,恐不利于三营战力。”
他今年到底才二十三岁,少时家贫无力读书,这些年又久在军伍,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自然眼界受限。所以才会从战力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对此,刘琮倒也不觉得意外。吕蒙能考虑到这些,就说明他对此事有过思考,虽然并未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但这种担忧,也多少反映出吕蒙对此事不满的态度。
“说到战力,那便说说这次荆扬之战吧。”刘琮微微一笑,对吕蒙说道:“孙伯符在时,尝与琮在彭泽一战,彼时我水军实力占优,加之出其不意,才得以战胜。然而江东军虽败,实力却并未受到太大损失。那之后琮领兵二围许都,孙伯符引军东归,试图北上,说实话荆扬两军实力在那时,还相差不大。但是自孙伯符死后,为何江东军却屡战屡败?是将士不肯用命,还是斗具铠甲不如荆州军?”
这些问题,吕蒙最近也经常反复思考,闻言感慨道:“蒙对此也深有疑虑,说起来前讨逆将军在时,东征西讨荡平江东,何其快哉!怎么与将军对上,就总感觉束手束脚,全没了之前的气势?蒙愚钝,思之不解。”
刘琮笑道:“孙权用兵乏善可陈,又不肯信任周都督,虽然能以奇兵突袭皖城,在这种两军对阵的交锋之中,却刚愎自用,最终才会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吕蒙有些纳闷的看了眼刘琮,不明白说三营之事,怎么又说到孙权失败的原因上来。
“其实,江东世兵之制未尝不是败因之一。”刘琮见吕蒙不解其意,便只能摊开了说道:“自二战虎林之后,水军已基本不听孙权调度,牛渚营中各部呢?及至到了无锡,发生哗变也就毫不意外了。”
这便是刘琮设三大营的真实用意了。兵权收在手中,一切军令调度,皆出自于将军幕府,拥兵自重的事情不用想,就是想要临阵逃脱,也得掂量掂量部下会不会跟你走。
吕蒙虽然性格冲动但绝对不是愚笨之人,脑瓜子灵活着呢,更何况刘琮已经说的这么明白?这想通以后,他便立即盘算起来,兵可以不是自己的,但战功却是谁都抢不走,夺不去的。只要还有战争,那就有他用武之地,还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吗?
见吕蒙虽然沉默,但眼神颇为明亮,刘琮笑道:“子明现在才是别部司马吧?以吾看来,以汝之才,便是做个校尉都足可当得,只是听说你以前不读书?”
听到刘琮说起现在自己的官职,吕蒙有些惭愧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刘琮说他足可以当个校尉,心下一喜,然而再听到不读书的话,他就更有些不好意思了:“少时家贫,无力读书,故随母南渡,投奔姐夫,之后便在军伍中厮混,更没有时间读书了。”
刘琮深深的看了眼吕蒙,对他说道:“以后还是要进学读书,总是会有受益的。琮少年时也不喜读书,专好舞枪弄棒,及长才知谬误。再说也不是让你学那等儒生,钻研学问,但凡开卷,粗略阅读以明事理而已!琮自受任南阳以来,始读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意性朗悟,学必得之,怎能轻言放弃呢?以琮看来,现在就应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更何况你我?”
这番推心置腹,以己为例的话令吕蒙心中感佩莫名,眼圈有些发红,他深吸了一口气,对刘琮躬身道:“将军不以蒙粗率愚钝,淳淳教诲,蒙岂敢辜负将军好意?”
刘琮心中也有些小得意,只怕大伙以后说你非吴下阿蒙之时,就得想到我咯。
无意中见吕蒙身后的亲卫提着大包小包的,刘琮好奇的看了一眼。不过他并没有多问,这或许是吕蒙私事,问起来只怕吕蒙面上不好看。不过吕蒙也看到了刘琮的眼神,当下赫然说道:“好教将军得知,蒙为养兵之故,借贷四方,如今债主催逼,无奈之下,唯有向军中好友求援。这些,都是成当等人借给蒙的钱帛,好先行还债。”
“哈哈!你啊,别人做官是越做越富裕,你却是越当越穷。”刘琮拍了拍吕蒙的肩膀:“不过这借贷之事,以后可以不用再做了。凡是收入三大营之精锐,斗具甲仗都会折现返还给各军,总不能连吃带拿,那也太穷形恶相了。”
吕蒙听了惊喜的抬头说道:“将军此言当真?”说完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他这个孩子气的动作,让刘琮有些忍俊不禁,不过到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