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终破雄关定大局(1/2)
今夜开战之时,法正和贾诩、王粲等人都在关外十余里之地的中军大营中。对于刘琮执意要到最前方的营寨坐镇指挥,贾诩和王粲因习以为常,倒也没有提出任何反对。这在法正看来很不合适,但出于对贾诩的尊重,他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情绪。除此之外,法正还有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头。
当日在攻取成都时,荆州军因有内应,选在了夜间攻城,而现在攻打阳安关,又是选择在深夜时分。在这种时候发起进攻,固然可以起到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的效果,但夜战对于将士的要求颇高,能见度低、联络不畅,军令难以迅速有效传递等等,都很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乎到战事成败,之前破成都城时法正关注的是如何攻城,对这方面未曾留意,如今荆州军又是夜攻阳安关,他便对这个问题关注起来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是连己方的长处都不清楚,又何谈知己?
法正对自己的定位也很准确,战略、战术都有他的用武之地,所以对荆州军战力的了解,就成为他追随刘琮以来一直进行的事情。
按说这会儿他应该随侍刘琮左右,根据战场上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不过刘琮却让他和贾诩等人待在后方,让法正颇有些郁闷。
或许因为同是世家大族而又逐渐没落,法正和王粲倒是颇为投缘,虽然法正暗中有些瞧不上王粲那跳脱飞扬的性格,但这会儿请教起荆州军夜战之事时,还是很真心实意的。
身为刘琮最信任的主簿,又是追随刘琮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刘琮的许多想法从提出到形成文字,最终多出于王粲之手,所以王粲虽未兼领将军号,但对荆州军中各项军令非常熟稔。在他的讲解下,法正惊讶的发现,刘琮其实并没有太多创新的东西,但就是那些不起眼的改变,使得荆州军的指挥体系得以在夜战中保持高效运转,仅仅凭借这一点,就足以战胜敌人了。
正如法正所想,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统帅和将校们来说,也许这一刻还必须坚守某处,下一刻就必须将其放弃,哪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能够洞察战场并不意味着就能控制,唯有军令畅通,才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让将士们出现该出现的地方。
相比之下,汉中军打的则完全是一场乱仗。
走马岭被荆州军和益州兵夺下之后,关城上的城楼便暴露在岭上弓箭手的射程之内,无数火箭铺天盖地的落下,很快引燃了城楼。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疲惫不堪的张卫沮丧地坐在城下的一块大石上,有气无力的望着大批荆州军从豁口涌入关城,惨笑着对身边的护卫说道:“退?往哪儿退?”
得知走马岭失守之后,便一直苦劝张卫放弃关城退走的众近卫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是啊,现在还能往哪儿退呢?难不成退回南郑城么?
其实打到现在,双方看似厮杀的非常惨烈,但实际上的伤亡并不大,如果不是杨昂所率那五千人马遭伏惨败的话,关城内的汉中军伤亡还不到一千余人。这是因为关城内外的地势都非常狭窄,进攻和防守的双方能够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尤其是豁口处的争夺战,虽然血肉横飞刀来枪往,但能从正面接战的不过几人最多数十人而已。
不过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荆州军将士涌入关城内,汉中军的伤亡很快便增大了。已有数名都伯,司马战死在豁口附近,而被荆州军攻占的豁口已无力夺回。至于残破的关城,也有数断被飞熊军攻占,城头上走投无路的守军要么死在刀枪之下,要么跳城而死。
吕蒙在攻下其中一处豁口后,一面派人与高顺联络,一面扩大战果,将死守在附近的汉中军残部围困在一段城墙下。
借着暗红色的火堆余烬所发出的朦胧火光,吕蒙摇摇晃晃的看了眼那些不肯投降的汉中士卒,挥了挥包扎着布条,又红又肿的手,冷酷无比的下令道:“杀!”
沉闷的弓弦震动声紧接着就被“嗖嗖”利箭破空声掩盖,飞蝗般的箭矢从很近的距离扑向顽抗的汉中将士,最前面的人转眼便被射成了刺猬,然而从城头上,从包围着他们的荆州军中,仍在不断的放箭,直到最后一个人歪斜着靠在城墙上,浑身扎满了箭矢,脑袋歪着低垂下来。
被分割包围的汉中军逐渐被消灭,顶在前面的甘宁则越战越勇,在飞熊军夺下了大部分关城城头之后,来自城头的威胁变成了支援,使得甘宁前进的速度更快了。他不知疲倦的挥舞着双刀,浑身湿透,头盔早已不知掉落何处。头发一绺绺挂下来,挂着血滴,带着刺鼻的血腥味,他双眼通红,怒目圆睁,在火光中显得格外狰狞。
有多少年未曾这么痛快的战过了?甘宁并没有仔细回想,他的性格中嗜血的一面,已经彻底爆发出来,除了面前的敌人之外,他甚至忘记了刘琮在战前对他的叮嘱。
紧随甘宁身后的数百精锐也多是如此,他们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毫不迟滞地刺向阳安关的要害——关门。
张卫将所有能占据的地方都堆满了汉中将士,密密麻麻的犹如保卫蚁巢的兵蚁,高举着的火把下,是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庞。
燃烧着的城楼上,一根粗大的梁柱带着熊熊烈焰,从城头上轰然翻滚落下,砸起无数飞溅的火团。被压在下面的士卒扭曲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