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1/4)
夜深人静,时钟分针转动的“滴答滴答”声格外刺耳。
侧头望去,他的睡像真不好看,右臂紧紧搂着她,右腿翘在她身上,像只八爪鱼,生怕她跑了似的。呼吸匀称,极少打呼噜,但却像孩子般地流口水,她感觉很是好笑,又小心翼翼地从床头柜上抽出一张纸巾,帮他擦了擦嘴角。
早上一起去圣彼得堡大学,下午一起回这栋位于郊外的别墅,她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也喜欢上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喜欢身边这个人。
他很勤奋,这些天在圣大,要么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么泡在图书馆阅读有关于物理化学的英文和德文书籍或文献,要么跟数学-力学系或化学系的教授们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还会像学生一样向教授们请教,只到弄懂为止。
他慷慨大方、为人和善,教授们也乐于指点。以至于更像一个留学生,而不是一个前来交流的访问学者。除了确定一些大方向,除了死缠烂打的要把那个研究数学的书呆子挖回去之外,集团的事他真极少过问。
然而,今天情况特殊,如果情报无误,十几分钟后就要发生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
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苏联情节,夏遥也不例外。所以明知道等会儿弗雷得力克会上来叫,可去了趟洗手间之后仍辗转反复,愣是睡不着。
墙上的时针和分针指向凌晨4点50分,她抽出被他压得发酸的右臂,提醒道:“老公、老公。快5点了。起来吧。”
这是一个很“香港”的称呼。大姐就是这么称呼姐夫的。
他总是“老婆老婆”的叫,开始还感觉有些不意思,渐渐地,她发现这么称呼很亲切,也自然而然地跟着称呼起老公。
“5点了?”他没精打采的应了一声,连眼睛都没睁。
天气渐凉,夏遥一边穿上大姐章慧前天刚从香港捎来的春秋衫,一边催促道:“你不是让弗雷得力克先生准时叫的吗?再过两分钟5点。人家就快上来了。”
“哦。”章程这才睁开惺忪的双眼,揉着发麻的脖子,哈欠连天地说:“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老叶啊老叶,你别让我们失望啊。”
为了这一刻,丹尼尔几乎把整个欧洲公司全部动员了。
从决定组建bnb新闻网,到成立苏联报道团队;从为演播室及相关场地寻址,到演播室器材的甄选和运输;从想方设法收集与苏联高层有关的一切影像资料,到物色报道时参加评论的嘉宾……短短一个多月里,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顺利攻克了。
如果特别报道无法取得空前成功。那他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而高达8600多万美元投入也会打水漂。
关键时刻。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扬-约瑟夫和马格达雷娜背着ak47在别墅四周巡逻,前东德外交信使弗朗克-艾尔斯特纳则守在客厅里,通过对讲机与他俩保持联络。
二人刚走下楼梯,正准备上去叫的弗雷得力克秘书,便指着身后的五台电视、两台收音机和两部海事卫星电话说:“章先生,夏小姐,都准备好了。”
屋顶上架着三个卫星接收器,可以同时收看bnb国际频道、德语频道和n新闻频道。另外两台电视机接得是普通天线,用于收看莫斯科、圣彼得堡电视台节目。两部海事电话的作用更大,有了它们可以与bnb新闻网在柏林的总部,在莫斯科主持大局的nb电气(俄罗斯)罗雷尔,以及下榻在圣彼得堡欧洲酒店的弗朗索瓦副总裁保持联系。
章程看了一眼电视里前东德电视二台名嘴大卫熟悉的面孔,低声问:“莫斯科那边有没有动静?”
弗雷得力克不无担心的摇了摇头:“暂时没有。”
戈尔巴乔夫一家半个月前去福罗斯别墅休假了,前天刚爆出来的新联盟条约内容也搞得沸沸扬扬,一旦戈尔巴乔夫明天回莫斯科签署,那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会成为历史,不想就这么失去权力的保守派们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
章程微微点了下头,若无其事地说道:“该来的总会来,我们先等会儿。”
与此同时,莫斯科市中心一栋大楼里也灯火通明。这是一个紧邻俄罗斯联邦议会大厦的酒店,顶层的几个总统套房,三天前才被沙特驻莫斯科大使租下,理由是用于接待即将抵达苏的沙特援助委员会代表,以及先期抵达的新闻记者。
位置极为优越,推开窗户就能看见议会大厦和马术广场。
由电视台记者、文字记者、摄像师、摄影师、翻译以及司机组成的4个采访团队,共30多人正在房间里整装待发。楼下的停车场里,还停着一辆备用的卫星转播车。
这里30多人,沙特使馆20多人,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喀山、伏尔加格勒、塔林、明斯克、立陶宛、格鲁吉亚……苏联几大主要城市和加盟共和国几乎都有bnb新闻网的采访团队。
主持前线报道bnb新闻副总监科普夫显得有些焦躁,在窗户边踱来踱去,差点绊到脚下的摄像机。
“知道了……好的……非常感谢。”
从凌晨4点到现在,罗雷尔总裁一直守在电话边,刚与远在圣彼得堡的欧洲公司副总裁弗朗索瓦沟通完,又接了一个不知道从哪儿打来的电话。
“先生们。”
他突然撂下电话站起身,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用德语兴奋不已地说:“先生们,刚收到消息,苏联强力部门三天前曾从普斯科夫的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