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个念头(1/3)
皇后与大公主似乎就在颐和园安心的住下了,有小恬恬开心的笑声两宫太后似也开心了起来。就连慈禧也开始亲近李恬,不时的逗乐一翻。这让满朝大臣无不愕然。皇上与太后之间怎么了?有更甚者就在9月1日的新生开学日那天,两宫太后还换上便装,亲着带着李恬去学校报名上学。
位于西单的北京市第三小学,主要负责紫禁城以西、南至城墙这块皇城西南区域所有人家孩子上小学的问题,瀛台在紫禁城以西南方向,也就归属三小学区。在这点上,李明为避免不必要的商业绑架,严格按照道路划分所属学区。大臣们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再三强调这个问题并要求写入律法当中,虽然大臣们不认为跨区域这种违背基本道德的可笑事情会发生,但大臣们还是执行了皇上的旨意。
但也同样因为这个旨意,住在皇城中的各大臣家中子弟就无法与皇子成为同学,最明显的就是李鸿章家住紫禁城北,按学区划分到了平安里的第四小学。于是就有部分大臣开始谋求在城东南的住所,以期让与皇子同龄的自家子弟能与皇子同班至少同校,为今后的长远开始打算。于是,西南皇城的地价见涨。
对于西南皇城的地价异常上涨,李明是不管的。从李恬开始,皇子皇女们都要改名换姓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以期望他们脱离皇宫这种禁锢的生活环境,真正切身感受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至于太后们曾经担心过的安全问题李明一笑置之,不仅三小在内,皇城中的四座小学二座中学在安全上基本没有大的问题。首先皇城中住的人不是高官就是显爵,这些人的孩子也在这四所小学就读,首先他们就会加强这里的安全。最直接的措施是。大臣们一致同意在小学仅一路之隔的马路对面设立该区域的警察总局,同时仿照大学堂例,由警察直接负责安保问题。同时该学校周边同样设立如医院、消防等急救单位。确保学样的安全。而这些单位正对着学校的正门又规定不得通行车辆,以保证不会因为紧急出动而产生不必要的车祸……不仅是小学。各地中学也一应对之。总之从皇帝到大臣们都对各个学堂能考虑到的都考虑到了。就如李鸿章的笑话一样:“之所要这么做,是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的宰相现在会在哪个学堂里就学。”
太后们还是有些担心,担心在民间长大的孩子将来学的一生匪气,失去皇家应有的大气。但长年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又容易将孩子养成阴柔的性格也让人发愁。皇上进学普通民间小学可谓是千古第一次,但经过比较各朝开国帝王与末代帝王之间的性格后,太后终于让步。
必竟是皇嗣第一次出宫就学,慈惠太后不亲自看一眼是不会放心的。于是。慈禧也打算跟来瞧瞧。当两宫太后第一次没有动用特权老实排队后给小恬恬报名、当两宫太后看小恬恬在学籍上填上李恬的名字、当两宫太后看着学校按高矮分配座位后依然不放心,非要在学堂用过午餐后又等到第一天放学,这才牵着小恬恬的手一路高高兴兴的回瀛台。
然而,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各种暗流正在汹涌的涌动。满汉双方的势力正在相互渗透,相互拉拢。汉人势大,更已掌握朝堂内内外外。地方官员即使心向满清,也不得不考虑一但最终新朝得建,他们可能面临的下场。所以,远在地方的官员更多是观望。董福翔的前例已经很好证明站错队的结果。
然而,任何朝代灭亡之时总有些死心踏地心向前朝的人存在。往往新朝代稳定之后也不会阻止对这些人的宣传,也是希望当自己这个朝代到了那一刻时。能给自己多留一个翻盘的机会。国家安全局收集到各地方官的信息和情报正在急速向总理府汇集,各部尚书侍郎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归类,以区分出心向新朝的同心者、观望者和叛乱者。同时讨论如何奖赏同心者、如何拉拢观望者和如何最小影响下消灭叛乱者。军队永远是国家稳定的最基本要素,参谋本部、兵部与三军司令部正在对各级将领进行同样的分析。
礼亲王世铎也在正行同样的工作,但他没有汉人那庞大的参谋体系和情报体系,自己实在能力有限,只能勉强维持着运作,显得格外坚难。清初之时,汉人的势力就已经显露出来。二百余年满清对汉人的打压以仅仅凭借着大义的名份勉强保持着微弱的优势。但经过这十几年的朝局变动。汉人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都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如今皇上身份突然的变更。满人势力急剧崩溃,这让世铎等人感到无力。好在同样是满人的他们有着坚守江山社稷的信念。才让他们在汉人巨大的压力下没有崩溃。
只是这种平静很快就打破了。还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实际地位的满人,还在摆着爷的谱。平时摆摆也就算了,你拉着的是军火,就不能低调点?
这是日本人提供的军火,虽然日本被中英美德四国驻军,但企图恢复皇道的日本人还是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导致日本今天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国,所以他们对扰乱中国内政从来都是积极的。从最早的乐善堂等间谍组织开始,支持中国地方政府势力、支持革命党、支持一切有野心的人,然而从旅顺外海战失败之后,日本局势直转而下,中国登陆日本、庚子国乱彻底让日本沦为殖民地,明治维新的成果彻底消亡。但即使是这样,大和民族还是有人想重振大和荣耀。这时中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