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9月12日(2/3)
率,那维持一个小型企业就可以了。可皇上却借着皇室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快速扩展自己的企业,也因为皇上的权威也让无数民间公司不敢于皇室企业争利,这不是一个经济市场中的企业该有的表现。虽然皇上将皇室企业的收益全部用于教育和科研,还不时要补贴国库,可李鸿章实在不想将来中国要实施反托拉斯法案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皇室企业。还有慈禧。慈禧不是慈惠。多年在波诡云抉的政局的厮杀过来的慈禧早就成了满清势力的一个象征,只要慈禧活着一天,满清复辟势力就一天不会死心。只有当没有慈禧这个人。这些满清复辟势力才会因为失去最后一个领导者而变成一盘散沙,从而对新朝产生不了影响。李鸿章相信以皇上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慈禧的存在会对新朝内政产生巨大的危险。这偏偏皇上在给朝廷的电文中再三强调依然要以太后礼对待慈禧。田庄台上的坚毅呢?远征日本的果断呢?冲撞英国军舰的勇敢呢?在袁寿山屠杀奉天满人后重重一“哼”那压制满人呐喊的杀气呢?为什么到了慈禧这里就无踪影了?有心担心满清势力的反复吗,慈禧死了不还有慈惠在吗?慈惠会重新成为满人的心理寄托,而更重情意的慈惠必然会一手压下企图复辟的满清势力。新朝就可以继续以往的政策前进下去,不必担心国内哪里窜出一个草头王来影响局势。
对于皇上强保慈禧的旨意,无数大臣们已经抱怨很多次了。在他们看来皇上这是为新朝埋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一个可能炸死新朝的炸弹,但皇上的旨意却不能不顾。
跟着一位眼光长远、大志于胸的皇帝去,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机会向“房谋杜断”一样千古留名。跟着一位小肚鸡肠妇人之仁的皇帝,又会让大臣们敢到有力难施,使自己的才华泯灭于天地间。跟着李明这么一个皇帝,实在让大臣们操碎了心。皇上重情意是好事,这样大臣们在年老退下后不至于身死族灭,可皇上重情意偏偏又是国家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所以李鸿章用一张地图把慈禧气的吐血。这张地位上标示的不是世铎那三千兵马的位置,李鸿章也相信慈禧不再乎这个,慈禧也没打算靠这三千兵马来挽救大清王朝,她只是想借着这三千兵马为自己真正的目的做掩护。让慈禧吐血的是,地图上还标示着她前些日着借着逛街的名义联络的所有满清义士。这些才是慈禧用于刺杀李明、复兴大清的终极力量。慈禧相信,只要李明一死,能重整国家只有自己。也许慈禧心里已经有了一套重接掌政权后稳定国家的办法。如今她最后的打算全部暴露在李明汉人集团的眼下。这就意味着她的谋划再也无法实施,也就意味着满清再无恢复的机会,这对慈禧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看着失去最后手段,绝望才是慈禧吐血的真正原因。
绝望的慈禧吐血了,于是慈禧身体各项体征指标在持续下降。李鸿章叹了口气,有些皇上不好做的决定就需要臣子们来处理。
至于今后,李鸿章无所谓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自己这辈子都在为汉人崛起而努力,能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内为汉人重掌江山做一翻贡献也知道足了。皇上是个重情意的皇上。至少李家会在皇上的照抚下平安百年。至于百年之后,李鸿章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
李鸿章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嗽声惊动了门外的侍从。侍从打开药瓶倒出一片药给李鸿章,然后递了一杯清水上去。李鸿章服完药后。很快平静了下来。在中医看来,咳嗽是人体对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人体通过咳嗽将不好的东西给排出体外。这种服药止咳其实破坏了人体正常反应,会导致外邪潴留人体从而引发更重的病症。虽然李鸿章也认为中医说的是对的,但这就是西医在急救上的优点。一个小药片或者一针管药水,就可以立刻将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然后再慢慢医治,这种本事中医可不多见。而且这些年李鸿章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畏寒怕湿的毛病越来越明显。中药吃了不少好像有点起色,可碰到天气突变时还是特别明显。这时来上一片西药或打上一针,症状立马减轻。虽然也就只是这一时有效而已,但李鸿章并不拒绝西医,因为咳嗽实在太难受了。
终于轻快下来的李鸿章示意侍从去请诸臣工过来,9月12日之事万不得出一点纰漏呀。
要想一点纰漏不出是不可能的。虽然朝局整体没有变化,国内外局势也不会明显的变化。但必竟在朝代交替之时还要同时对外战争,这就不得不让大家谨慎起来。
户部表示没有问题。新朝的建立只不过如同将大清银行更名为新朝名的银行而已,因为不涉及到现有经济制度的变更。所有只要国民重新熟悉新名字就好了。
兵部与参谋本部也表示没问题,对外战争不影响到国内现有的安排,无非是取消军中所有休假全军进入临战待命状态,多耗些钱粮罢了。
工部更没有问题,他们管的生产。只要国朝政策不变,他们就不变,自然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外交部,他们的问题是:北进计划到是用大清名义宣战。还是用新朝的名义宣战。这看似只是一个说法的问题,但却牵连了战争发起方也就是中国的名义问题。如果以大清的名义发起战争,那发起战争用的是废除清俄条约收复故土的名义,就意味着战后的中国只能收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