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战火硝烟(1)(1/2)
唐军营地外,薛仁贵带众军士依媚娘所言来到营地外,每个军士手中都拿着一个燃烧的火把,他抬手下令:“点火!”
众人得令,立刻点火烧草,一时熊熊之火借着风力马上成了燎原之势。 唐军营地气势恢宏,军营整饬,在火光的映衬下分外雄浑,旌旗飘扬。
整个唐军大营一览无遗,大营的四周扎满了约丈高的栏栅,大营内星星点点的布满了数百上千个白色行军帐篷,每个帐篷之间间隔两三米。整个大营的最中央是李世民所居的黄色御帐,比一般军帐要高出数米,甚是亮眼。李世民与媚娘并肩走在营地中巡视,身旁不时有兵士经过。
武媚娘边走边说道:“陛下,你看我们所到之处都是军容整饬,将士们摩肩接踵,操练队形,各个跃跃欲试,相信我军此次辽东征战必能全胜班师。”李世民微笑:“是吗?朕也希望如此。”
二人行至一处马厩,李世民见有一匹枣红马俊逸非凡,上下打量,又上前拍打马背,看了看牙口,甚是喜欢。因他连连抚摸马首,那马匹似乎也通人性,轻声嘶吟起来。李世民欢喜,对太仆寺官员道:“将这匹枣红马牵出来,朕要骑上试试。”
太仆寺官员:“是!”
官员将马牵出,此马甚是高大。李世民冲媚娘一笑:“呦,比朕的御马还高出一头。”武媚娘也是懂马之人,自是喜欢:“是啊!是匹不可多得的良驹。”
两人谈笑风生,却未料李世民试过两次才跃上马背,虽骑上之后驭马娴熟,小跑两步,但此时李世民兴致已减,下马脱甲掷地,面露不悦之色:“如此重甲,怕是有一百多斤,朕连上马都勉强为之,叫众将士如何上阵打仗?要不莫非是朕已经老了,不复当年之勇。”
武媚娘也做恼怒状,一边解甲一边道:“陛下春秋正盛,怎么会老呢。只是这铠甲确实是重了些,媚娘穿此甲已两月有余,磨破不少肌肤,苦不堪言,今日见陛下脱甲,如释大获,心中惊喜不已,也脱了这劳什子,好轻松轻松。 ”媚娘亦将铠甲脱了掷地。
李世民见媚娘动作言语夸张,知是为自己解愁,却也一扫阴霾:“媚娘,还是你最解朕的心意,朕这些天一直在想,看来的确住惯了宽敞舒适的太极宫,这行军之苦不如少年的时候能熬了。”
李世民凑近武媚娘笑笑:“不过亏得朕带了你这朵解语花,时时为朕解愁。”媚娘见李世民突然情感流露,不禁羞赧,道:“时候不早了,陛下,咱们还是回中军大帐吧。”李世民点点头。两人离开马厩,轻装向中军走去。
安市城外六山山岗,李世民,李勣,武媚娘,薛仁贵以及众人所率六百骑兵策马奔驰,登上六山。高岗之巅,六山山顶。李世民与李勣、武媚娘下马,将马匹交与军士。从山顶远眺周围,山川形势一览无遗,尽入眼底。众人复又俯视脚底山谷,见此山谷夹于两山之间,只有中间一条大道。
李世民执起马鞭,指向山谷,道:“山谷险峻,此处倒是个伏兵的好地方啊。”
李勣四下一望:“陛下所言极是,如能将敌兵引入此山谷,四面包抄,必能全歼敌军。”李世民将话题一转:“李勣啊,你可记得当年隋末炀帝征高丽的教训?”
李勣回道:“臣当然记得,当年炀帝数几十万大军攻入高丽,连破数十座城池,眼看就要进军平壤了,却可惜粮草没能跟上,最后功亏一篑。”李世民嘱咐:“除了粮草,他还失了民心。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我们这次应避免当年的教训。”
“嗯,军中携带了大量的食用牛羊,牛羊随军队行军,沿途还能背负辎重,就大大减轻了士兵和沿途州府的负担。” 李勣一路行军,自然知道虽行路艰难但却有效。“好。这次出征至少不会让百姓怨声载道了。”李世民道。
“陛下体恤百姓,是万民之福,不过却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兵员稍显不足。这次出征,总共才募了不到十万人,而现在已经攻下了高丽八座城池,这些城均都要分兵防守,以防反复。时至今日,能调动的总兵力只有五万陆军。” 李勣亦道出担心所在。
“水军准备的怎么样了?朕不是诏令他们从莱州渡海直趋平壤?”李勣回禀:“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还在洛阳一带募兵。”李世民语气坚决地:“修书下诏,通知他们动作要快,募兵四万便可,不过战舰至少备齐500艘!”
“马上去办,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眼前的困难是,前方探子回报,盖苏文又派了大将高延寿带兵来救安市,此时大军应该已在路上。若是敌方援军到达,兵力将是我军的五倍,端的是万分危急啊。” 李勣忧心忡忡。
“敌方援军已在路上?如此一来,这安市城可就真不好打了。”李世民听此军报也不免踌躇起来。站在他身后的武媚娘欲言又止,似有话要说。李世民问:“武士官又有良策?”
“末将认为此时高丽倾全国兵力援救安市,都城平壤守备必然空虚。因此末将认为可以拨精兵五千,交与有经验的将领,率兵直取平壤,如若得手,可一战而竟全功。” 媚娘此时一身军装,因而自称末将。
薛仁贵听罢,面露喜色道:“末将愿担此重任。”李勣思索片刻道:“此计虽甚好,但是未免太过冒险,况且我们营中兵力本就不足,一部分军队需继续包围安市城以防敌人内外夹击,另外还要派一部分去维持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