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锋芒初露(1/2)
崔湜走了。消失了。一夜之间无影无踪。杨辰找遍了整个长安城,连半点消息也无。他就这么遁地而逃,人间蒸发。
杨辰明白,他躲的是太平公主。他的骤然辞官让太平公主陷入震惊,一夜之后这种震惊才真正转化为愤怒,次日天明就下令羁捕崔湜,而崔湜早已经趁着这档口溜之大吉了。
杨辰也不知道崔湜去哪儿了,她甚至也不是很关心这个问题——崔湜比兔子还要狡猾三分,他的藏身之处必定不止三个。她真正关心的是,他辞官的理由。
她知道绝不仅仅是逃避赐婚那么简单。可是她心里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希冀,希望有哪怕一分是因为她的。
自崔湜辞官到今日,杨辰已经有五天没有出过甘露殿的大门了。甘露殿大门前有重重侍卫把守,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不错,杨辰被软禁了。太平公主寻不到崔湜,便将一腔怒气都发在了她的身上。杨辰却是处之泰然,每日在后院喝茶赏景。她清楚太平公主不能把她怎么样——经过这一年的部署,朝堂内许多要职都有杨家的子弟把守,圣旨上没有杨辰的签章就等于是一张废纸。杨辰知道,用不了几天朝堂政令就会陷入混乱,到那时候太平公主不得不来请她。
事实上,软禁也并未对她产生任何影响。守卫的士兵是上官青云派来的,他们只奉命不许杨辰出去,却不影响任何人进来。每天傍晚,杨学宗、杨旭等杨氏子侄都会来到甘露殿,将朝堂动向报告给杨辰。一切都是老样子,只不过杨辰办公的地点从紫宸殿挪到了甘露殿罢了。
经历了两个月的冷落,杨学宗再也不敢放肆,对待杨辰也愈发小心翼翼诚惶诚恐。
“太平公主今日又下了制书。罢免五品以上官员达十三人,其中我们杨家占了七人。门下省已经驳回两次了,怕是扛不住了。”杨学宗低头道。
“门下省给事中,我记得是那个……杨温玉?”杨辰蹙眉问道。
“正是。”杨学宗低头道,“他正为此事焦心,今日便也跟着来了,就在殿外。昭仪可要见他?”
杨辰想了想,道:“让他进来吧。”
“是。”杨学宗退出殿外。不一会儿,一个银须老者便走入殿中,俯身肃拜:“见过昭仪娘娘。”
“给事中请坐。”杨辰说道。
杨温玉在旁边的席位上屈膝正坐。杨辰说道:“那圣旨可带来了?”
“是。”杨温玉从怀中掏出一封明黄制书。双手奉上。周穆儿上前接过,呈递在杨辰面前。
罢免的十五人中,除了那七个杨家子侄。剩下的都是朝廷中立的文臣集团,都是一些熟悉的名字,有些人从武后一朝就已经身在朝廷了。崔湜在时,太平公主并不过问朝政,这些人犹可保全。现在崔湜一走。便是连最后一道保护伞都没有了。太平公主着意铲除异己,自然视他们为眼中钉。
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太平公主正给杨辰提供了一个机会,联合朝中杨家势力意外的文臣集团。
贬谪名单中,宋璟的名字赫然在列。杨辰双目微眯,唇边浮起一丝笑意。
“昭仪容禀。”杨温玉说道,“臣下身为门下省给事中,曾两次驳回这道制书。并非为本族宗亲护短,而是因为其中确有不当之处。这制书一旦发出,朝廷肱骨无存,必生祸乱。万般无奈之下,还请昭仪帮忙。”
他这话明显就是要划清界限:我不是结党营私的人。今天来找你也不是为了保杨家,而是为了大唐江山。杨辰不禁一笑。道:“给事中刚正不阿,令人敬佩。既然如此,您为何不向陛下和公主死谏?”
所谓死谏,其实就是以死相逼。太平公主若真的不肯收回成命,他就必须自裁明志。
杨温玉低头道:“不瞒昭仪,臣下正打算明日朝上进谏,定要公主收回成命,否则就一头撞死在殿柱上。”
他目光深沉,并非虚张声势:“我已经这把年岁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这么死,也算有价值。可我知道,我的死并不足以使公主收回成命。故而才求到昭仪门下,请您在我死后,力阻太平公主。某在此拜谢了。”
杨温玉说着,俯身下拜。杨辰起身将他扶住,道:“老先生快起,我当不起的。”
杨温玉起身,坐回席上,仰头看着杨辰:“昭仪这是答应了?”
杨辰一笑,道:“先生既然知道你的死并不能改变什么,为何还要死呢?”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我在朝堂已经有五十多年了。我的性命虽然微不足道,却还能引起朝堂震动,威慑太平公主。”杨温玉说道。
杨辰淡淡一笑,道:“您不必死,也一样可以震动朝堂。”
“昭仪何意?”杨温玉蹙眉道。
杨辰缓步来到他面前,说道:“宗叔,您若信得过我,就按照我的话去做。这道制书您无需理会,明日开始,请您称病不朝。”
“这……”杨温玉眉头紧蹙,并不明白杨辰的意思。
“制书我留下了,您请回吧。”杨辰说道。周穆儿走上前,低身抬手一礼。杨温玉只得站起身,退了出去。
“杨学宗还在么?”杨辰扬声道。
“在。”杨学宗的身影迅速出现在大门前,“昭仪吩咐。”
杨辰淡淡道:“替我请尚书右丞相宋璟来一趟。”
“现在?”杨学宗一怔。
杨辰点点头:“现在。”
宋璟来到甘露殿的时候已是深夜了,他是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