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2)
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和长途跋涉,杨大将军及他的二十大军终于到了北江省,且他们没有去总督府,而是直接来到了同州府,李序然早就来到了这里,他要等待着自己恩师给他下达任务。
现在的杨大将军已非之前的杨尚书了,他的权力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大,指挥二十万大军不说,后方的军需供给以及将士的调度,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大将军,杨峰现在有权力很大的临机专断的权力。
而李序然又是他的学生,所以,听他的差遣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见到杨峰后,李序然急忙行礼:“下官,两江总督李序然见过大将军,学生李序然拜见恩师大人”。
“哈哈哈,序然啊,快起来吧,你现在是两江总督、封疆大吏了,怎么还这么拘束呢?为师这次北征,还要靠你这个后方的调度官多多支持啊”,杨峰爽朗的说道。
李序然急忙说道:“一切听从恩师安排,不管学生做什么官,都是恩师的学生,有什么任务恩师尽管吩咐便是”。
这时,大将军便走上前来将李序然扶起,同时对左右说道:“今天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我要和总督大人商量要事,你们都退下”。
说完后左右立刻退了下去,大将军和李序然向里面走去,两江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还有同州的知府都站在那里,等候着大将军的传唤。
坐定后,杨大将军说道:“序然啊,你一向足智多谋、深谙兵法,同时你又在两江做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官,那你说说,这仗该怎么打?为师可是第一次领兵挂帅啊”。
这时,李序然急忙说道:“恩师过奖了,说到谋略。当属恩师,从刑部尚书到兵部尚书,从兵部尚书到抚远大将军,纵观历史。能有几人做到恩师的这个境界?”。
大将军急忙摆摆手:“哈哈,好了,好了,为师说不过你,说不过你啊,咱不说这些了,还是先说说眼下吧,听说这个小沙国不好对付,你给为师出个主意吧”。
杨大将军这句话说得是实话,在他的门生故吏里面。李序然是最杰出的一个,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一起讨论问题的默契,这倒也不是谁厉害不厉害的问题,而是更加坚定结论的一种方式。
于是,李序然说道:“攻打小沙国。最大的问题有三个方面。其一就是我们不熟悉地形,而小沙国的地形太过复杂,因为我们是要到他们的地盘上去征战,所以,地形就更为重要。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哪一方占据了有利地形哪一方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且这还关系到投入兵力的容量,队形的展开,以及安营扎寨的方式,进退的取舍的等”。
杨大将军认真的停着,李序然继续说道:“其次就是后方军需供给的问题,二十大军一天消耗的粮草是非常惊人的。而一旦供给不上就会军心大乱,所以,我们必须要速战速决,大军打一天的仗就要消耗成千上万的粮草,时间长了。朝廷拖不起,百姓拖不起,那样的话,即使最后打了胜仗,也会遭到非议,甚至成了历史的罪人”。
李序然紧接着说道:“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快点找到小沙国的主力,这些人善于四处游荡作战,而只要主力不被消灭,那他们就会耗着,一直把我军给拖垮。同时,主力不被消灭,我们是根本控制不了他们的地盘,他们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总之,学生认为,我们要摸清他们的地形,快速的找到他们的主力,然后尽快的结束这场仗”。
最后,李序然还向杨峰介绍了小沙国的大王赫利,还有元帅乌金,以及格泰和格达等十大将,还有小沙国地方上的二十个府一文一武的府候和府将军的情况。
刚开始,杨大将军还听的很满意,但到后来就不太赞同李序然的说法了:“序然啊,为师知道这个小沙国不好对付,但也没你说的那么玄乎吧?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场仗就不敢打了。他们的地形,我们可以去了解和掌握规律嘛,至于后方的供需,这不有你嘛,大清这么大个国家,还养不起二十万大军?至于主力的话,我们慢慢找吧,为师相信,他们一定逃不出这二十大军的包围圈”。
看来,他们师生之间的这次谈话没有达成一致,杨尚书似乎没有理解到:这战时的二十大军所需的粮草和平时的二十万大军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是不停的在移动着,同时要不停的补充着,而这些粮草也是从全国各地运送过来到了,其中的消耗是相当惊人的,关于这一点,《孙子兵法》有详细的阐述,只是,现在的杨大将军似乎看不到这其中的奥秘,好像这一仗是势在必得似得。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李序然又向杨峰说了一些关于自己军队的一些问题,包括将士的部署,兵力的分配,兵力的组成和编制,还有不同兵士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还有统兵的要领等。
其中的一些杨尚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也是很了解的,因为,他毕竟本身就是兵部尚书,但另外一些,他似乎还是不赞同李序然的说法,他总感觉李序然想的太过复杂,还说他什么时候学的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了。
李序然见说不过这位恩师大将军,便不在说什么了,但他知道,杨大将军不管怎么说也是两部尚书出身,考虑问题自然有他的一套,或许确实是他自己多虑了。
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