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回 瞒天过海(1/3)
当刘辩醒来的时候,董卓已经接掌了宫中的事务,他此时头脑中迷迷糊糊的,早已连徐荣这个人都想不起来了,只能任凭董卓指使,回到了宫中。也不知道是他想继续在众人面前装傻,还是真的被那颗药丸弄得痴傻了,总之他的眼神呆滞而麻木,整个人如同一白瓷所制的娃娃一般无神,董卓向他告退以后,他也只是憨厚而娇羞的一笑,似乎董卓说什么,他便信什么,毫无一个人君的风范。
天子虽然很是乖巧,只是,董卓此际却没有时间休整,进入雒阳以后,他立刻马不停蹄的命人联系吴匡,此人原本是何进的部下,与董卓交情还算深厚。如今何进被杀,他只能暂且听从何进之弟何苗的指挥。然而,何进和何苗虽然是同父兄弟,但却自幼不同心,吴匡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表示,内地里早已对何苗积怨于心,董卓即刻便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何苗:
见闻大将军英武盖世,却遭奸小之辈所害,十常侍虽已伏诛,然谋害大将军之事,其中何苗亦有参与,今卓提兵而来,欲为大将军报仇雪恨,望吴将军助以一臂之力。
将书信送出去之后,董卓立刻召集所有在雒阳的凉州将领商议要事。
董卓身着朱红色铠甲,虽然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过了,却并没有太多疲态,令人望之敬畏。
“各位,如今我军已入雒阳,但此中形势复杂,虽然天子在我手中,不过若是丁原、袁绍、何苗等辈联手对付我,那咱们也难以应对,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
郭多拱了拱手:
“大人,如今咱们只有三千兵马,尚不能贸然出击。无论是丁原也好,袁绍也罢,都不是易与之辈,需得静候胡轸将军的兵马,待我西凉大军入了雒阳之日,将军便可横扫司隶,大权在手,末将届时愿为先锋,为将军横扫荆棘!”
董卓鼻翼动了动,这郭多虽然勇猛无匹,但此时他们的兵力严重不足,的确是不宜出击,若是丁原等人中的任何一路人马不怀好意,率众来攻,区区三千人马未必抵挡得住。他恼恨的一拍手:
“……若是我辅儿和胡轸将军能及时赶到便好。”
迟则生变,如今正是紧要关头,谁能保证袁绍和何苗等人不会再次围攻皇宫一次呢?董卓虽然心中想要收拢袁绍等人的人心,但此时他自身实力不足,没有那个能力。现在还有一线希望就是吴匡能够在收了书信以后,有所行动,这么一来,他起码能够先铲除掉何苗这一股势力,同时还能敲山震虎,震慑住袁绍和丁原等人。
正商议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
“河内太守王匡率强弩一万,如今屯兵孟津北岸,似是要渡河入雒阳!”
众人大骇:眼下雒阳内外的局势已经难以展开和应对了,河内太守王匡的泰山兵居然也要赶来分一杯羹?
董卓焦急得忍不住搓起了手来,这情况还真的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若是早先便把西凉的大队兵马都带到河东,如今真不至于如此被动。想到这里,他终于将目光投向了一直静坐在末席的徐荣身上:
“徐先生,如今形势交迫,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所为谋士,便是要在最紧要的关头替君主出谋划策,徐荣此时早已有了应对的方法,但她明白,此际还不可锋芒尽露,最要紧的是,她一定要让董卓也一起想办法,不能因为他年纪大地位高就什么事都依赖下人吧?那要是下人功劳过高了,他肯定会把这个下人给除掉,功高震主的下场定然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回禀将军,在下倒是的确有了一策,但此事尚需将军出力,方可成功,否则也只能是一纸空谈。”
“先生请讲,卓定努力而为!”
董卓急切道,他的语气比平素里更加客气。
“以在下来看,吴匡就算是得了将军的亲笔信,如今局势尚未明朗,他未必会出兵相助,而且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徐荣一开口就在泄董卓的底气,令董卓的眉毛都要皱成一团了。
“这……该如何是好?”
胡轸和牛辅的后军要抵达司隶,最快也得小半个月,这十来日里,若是发生什么万一,他这三千兵马根本无法抵御。
“将军,吴匡之所以不敢擅动,其原因也只是因为他不了解将军实力如何,只是知道将军的军马不多,没有足够的把握,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
“……你说的是。”
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了交情厚的朋友两肋插刀还毫无怨言的,更何况他董卓自问与吴匡之间的交情也没到那个地步,吴匡自然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
“在下的计策便是,将军即刻派遣与将军亲近之人,火速去找吴匡,告诉他,将军的后阵大军已经兵发十余路,这几日之间便能抵达京师。然后,将军令城内的三千士兵于夜间潜出城外,再假作援军,声势浩大的进入雒阳城内,一夜之间往返三次便可,如此一来,吴匡等人必定以为将军已经聚集了大批人马,自然会在明日清晨以前就作出决断来!”
董卓是不能亲自前往的,因为那样做的话,会让吴匡心中认定董卓兵马不济,反而只会适得其反。
徐荣这一策,便是“瞒天过海,虚张声势”,董卓之前领兵打仗,也常常以疑兵迷惑敌人,兵不厌诈,这个计策其实董卓本人未必就不能想到,徐荣此时也只是粗浅的提出来,具体的实施自然应该由董卓本人负责,她只要提点到这个地步,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