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言生,一言死(2/2)
笑道:“再说实际一点,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振兴,只要我们做出了努力,个人得到什么,其实也不重要。人会死,就是一个朝廷在不适应历史的需求的时候也会灭亡。但是我们对我们的先祖的功绩却不会忘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两个人愣了半天,拱手而去。
高继冲说得很多话,他们听不太懂,因为从来没有听过。但是最后一段话是听懂了。他渤海王要做的是为国为民,留名青史,不在乎个人得失,所以你们挑拨是没有用的。
这段话被李光俨传到了开封,冯道听后叹了口气道:“渤海王小小年纪,比我还看得通透。”
他不顾身体和家人的反对,进宫劝阻柴荣不要亲征,因为柴荣亲自去佯攻,而只会大军的必然是驸马都尉、检校太傅张永德,而张永德如果说讲继承大位的正统性来说,不比柴荣这个义子差。何况,禁军中,还有与太祖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如果真的没有威胁,太祖临死前,为什么要把李重进叫到榻前,和柴荣定下君臣名分?
冯道讲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避开张永德和李重进,吓得张永德和李重进都跪在地上宣誓忠心。而柴荣勃然大怒,直接把冯道赶回家,认为他是挑拨君臣关系,罪该万死,念在他老迈,不再责罚他,让他回家闭门思过,不用再上朝了。
高继冲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关系,冯道一直采取了避让和不献一策的态度,多活了两年。结果有因为他的一句话,还是让冯道走上和本来要走的差不多的道路。在柴荣出征后不久,就病死了。
冯道一死,失去了庇护,加上柴荣离开开封,一直保持低存在感而求生的淮阴侯刘赟干脆借着求学的名义,跑到了渤海。
状态提示: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言生,一言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