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重农主义(2/2)
同意。”赵顼突然记起大选的事情。“圣上的青龙刀那么锋利,谁敢不推行?”王安石瞪了赵顼一眼,不满地说道。
“呵呵呵,先生莫怒!”赵顼笑呵呵地回应道。
其实赵顼知道,西南夷能够在半年内平定,王安石三人能够到这里来,能够有一盘谋划,绝对不是政事堂能做到的。估计是政事堂与商盟柜枋、国本柜枋,四大学府共同商议好的。前面五条新法,赵顼不知道是否真的推行得很好,但后面五条新法一推行,估计就得要了那些地主豪族的命了,而商人也会被无止境地绑上赵顼的战车,只要投入没有回报。能够相互妥协,就目前而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圣上还是回一趟汴京吧!现在,无论是百姓、士兵、商人、地主、官员,都在看圣上的态度,圣上不会汴京,各方面怕是要畏首畏尾,不能合力。”包绶站起拱手说道。
赵顼现在手握兵权,所推行的政策,无论是哪一个阶层,有受益的一方面,也有不赞同的一方面。让他们反对赵顼,他们舍不得那受益的一面。如果盲目地支持赵顼,他们的利益又会受到伤害。其中的关键,便是赵顼的态度。是依然我行我素,不留余地继续以前的政策,还是能相互妥协,统筹安排,做适当的变更和完善?
“朕还是要去一趟泉州,放心,会尽快赶回去的。这样吧,朕向天下百姓下一道诏书,表明完全支持政事堂决定。这样的话,政事堂的阻力应该会减少很多吧?”想到要花十年时间去做这些事情,赵顼还是有些不甘心,对下西洋去阿拉伯和印度的贸易,还是抱着一定的执着。
“圣上说过:国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国家富强虽好,但如果不够稳定,江山社稷必然不固。秦朝、隋朝,一统天下,征战四方,不可谓不富强。然而,国祚不过两代。圣上要引以为鉴!现在大宋一年的赋税达到两亿三千万贯,比起熙宁元年的六千万贯,增加三成,不可谓不富。大宋各州,作坊矿场林立,比起治平四年,各矿产的产量增加了六成,武库的兵器换了两次,储备增加了一成,各军镇士兵的武器装备全都换了个遍,每名士卒的装备耗资两千贯,军饷平均每年八十贯,不可谓不强。可是,为什么各地粮仓空了,国库空了,朝廷依然要负债运转,甚至面临粮荒?根源还是在工商投入太多,而各地水利驰道不修,务农百姓减少,农田亩产下降。自古农为本,商为末。望圣上以农为重!”王安石见赵顼的心思还在开拓商路上,不由得长篇大论地劝谏起来。
王安石的思想,实际上仍是传统的重农主义,虽然不抑制工商业发展,但农业仍然摆在第一位。这事实上也是这个时代的必然,开荒种地,国家征战,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人口和粮食。粮食越多,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才能开垦更多的土地,土地开垦越多,粮食产量就越多。人口多,粮食多,那么国家就能养起庞大的军队!
任何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都是非常缓慢的,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扩大经济体规模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数量上下功夫。农业时代是耕地的增加,工业时代是工厂企业的增加。
在农业社会,如果重商轻农的话,国家根本无法凝聚国力,在交通运输能力、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商业只会让国家人口凋零,最后很可能被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所毁灭。无论是在农业社会,还是在工业社会,商业都是次要的。以发展商业为中心的国家,或许很繁荣,但都是弱国和小国。
王安石所列举的一系列数据也让赵顼非常吃惊,赵顼后世是历史专业的,宋朝现在的生产规模比起后世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要大得多。
每名士兵的装备费用是两千贯,大宋有六十万大军,这样一算装备费用高达一亿两千万贯。各军士兵的军饷是八十贯,每年养兵的总费用就有两千四百万贯。加上火箭筒车、十三梢炮,火炮、霹雳弹,战船的消耗费用,大宋每年的军费高达两亿贯。
大宋冗兵之时,养兵费用也不过四千八百万贯。按占国税收入的比例算,熙宁元年的军费占了国税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而熙宁五年的军费却占了国税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冗兵反而更重,可是现在的冗兵,不是兵员之冗,而是装备之冗。怪不得朝廷依然还得负债运转!
不仅是冗兵,冗官、冗费也都反而更重了。冗费不用说,西夏、北辽、大理、交趾、日本,这五个国家,大宋都送了交子。朝廷依然在负债运转,而且负债更多。但这样的冗费不仅没有增加大宋的财政压力,反而壮大了大宋的生产规模。
关注官方微信(wap_),《宋扬天下》也可以在微信上看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