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蛇口(1/3)
iina喜极而涕。在我们看来,扇门就好像一条通往重生的大门,如果没有这扇门,我们会被困在这里,身体的水分会慢慢蒸发,又累又饿,最终无疑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是先饿死还是先旱死,死法不同罢了。而这条通道的出现,至少说明我们不会在这里死去,至少还有还生的希望。
惊喜之余,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利用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原理,结合了复杂的雕刻手法,将开启石门的要诀隐藏其中。同时,在是墙上涂抹特殊的材料,将石门的位置隐藏起来。最关键的则是开启石门的方法,墙壁上的文字内部一定是存在某种重力感应的装置,在我们按压文字表面的时候,文字受到了压迫而产生轻微的波动,进而触发了某个机关,使石门打开,而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机关文字的位置和距离,必须两个人同时在场才能完成,一个人是万万办不到的。
眼看着能从这里逃出去,心里很高兴,但是看着眼前黑洞洞的通道,耳边跟着阵阵风声响起,心里却有些发怵,总觉得里面会有什么不好的东西,自从进入黑岩岭,先后遭遇了不死蚰蜒和人脸蜘蛛,还有跌落山崖时一闪而过的巨大蜻蜓,想想就觉得可怕。可转念一想,从这里石室的雕刻和结构上看,应该是古代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安全系数应该比外面高些,想到这些,我心情渐渐恢复平静。
iina趁着我发呆的时候已经将东西整理好了,并主动要求承担了一些重量,临走之前,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我用探险之前带来的纸和涂料,将岩壁上的文字抄写了下来,用作日后研究之用。当然实际做这件事的人并不是我,而是iina,她显然比我用心的多。第二,收拾背包的时候里还有一小瓶松油,我记得当时为了对付不死蚰蜒,我已经将自己包里的一瓶松油作为武器扔了出去,没想到还有一瓶,也许是出发之前自己多装了一瓶。将包里的伸缩杆拿了出来,再从身上撕下来一些布条,缠在上面,包好松油,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火把,这个至少可以燃烧一阵子。点燃火把之后,周围变得更亮了,这种发散性的光线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也特别适合在这种有限空间里使用,比手电筒好用的多,内心的恐惧感也消除了很多。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两人带好防毒口罩,一前一后,扎进了漆黑的通道中。
走没几步,耳听身后的石门应声关闭,仿佛有自动感应功能一般。此刻,想从这边打开石门,恐怕是不可能了。好在我们行动不算草率,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石门关闭也未必是件坏事,反正也没打算回去,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到底的决心,省的中途犯犹豫。
漆黑的通道中,空气味道跟外面大雾的潮湿味道如出一辙,我很兴奋,至少说明这里跟外界相通。山洞内极尽曲折,高高低低,起伏不平,道路宽窄不一,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行,走到后来,更是蜿蜒陡峭,而且全都是向上的斜坡。再往前走,岩壁光滑如镜,很多本应突出石头被削平打磨,地面的坑洼被用碎石填充夯实,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在原有自然形成的山洞基础上进了人为的加工。
走着走着,iina突然停了下来,紧紧握住我的胳膊,使劲向我身上靠。我没有心理准备,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本能的掏出了腰间的匕首,开始警戒。iina低着头,小声对我说道:“我听到好像有人在说话。”
我心里一沉,控制自己的呼吸,发觉真的有些声音在耳边响起,就好像无数人绝望的哭号和夹带的毫无规律的敲击声,我忽然想到在鬼子仓库通道里听到的窃窃私语声,可仔细一比较,又觉得不同,眼下这个声音来的要真切些。将耳朵贴近墙壁,发现这声音似乎从墙壁里传出来的,听着听着,心里忽然产生一种空虚感,这种感觉让人非常恐惧,不过耳朵一离开墙壁,这种感觉便消失了。
我回身示意iina不要害怕,也不要在意这些东西。再往前走,通道的四周开始出现一幅幅彩色的壁画,这些壁画光亮如新,表面涂抹着一层树脂,里面的画的是一个个人物,周身上下竟都是唐朝服饰打扮,栩栩如生,惊讶的同时,我不禁感叹画师的绘画技巧。走过壁画长廊,面前出现了一座中转站式的厅殿。
厅殿很明显是在通道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大,两侧有明显的开凿痕迹,可即便如此,这厅殿依然分为一个正殿和两个偏殿,仅正殿颇具规模,两侧的配殿相对比较简陋,大门和石阶保存十分完好,前殿大门又被翘过和炸药破坏的痕迹,很明显之前有人曾经来过这里,而且,看那石门的损坏程度和痕迹,竟然是近期所为,绝对不超过一年。
两侧的配殿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穿过正殿,耳边想起了微弱的流水声,快走几步,发现正殿后面还有一个大厅,这个大厅空间巨大,手中的火把丝毫起不到作用,光线无法到达周围的墙壁和顶棚,就连近处看的也是模模糊糊,iina说:“老李,看来空气中似乎有某种雾气吞噬了我们火把的光亮。”
我点头称是,拿着火把四处转悠,发现这里似乎一处休息起居之所,周围有几处白玉石栏围起的喷泉,中间有一片小水潭,只有几个平方大小,平湖如镜,环绕在四周的是一张张玉石座椅。
我两人已经好几天没喝过水了,之前在悬湖时也想尝试过喝那里的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