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第893章 888 愿景(1/2)
大唐总统的产生不是全民****,而是国会选出,但是提名也必然是由大唐国革提名的。所以,在党内这个候选人的名额就已经是关键一步了。能否获得党内的广泛支持,是候选人成功当选的重要一步。
在1809年秋季的大唐国革全代会上面,代表们将选出新一届的党主席,党主席即提名候选人,实际上也就是下一任总统了。党内选举本身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代表都是全国各地来的,候选人对这些代表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而实际上代表们更多还是跟国革中央的步调走的。能够获得核心圈子的支持,就基本上可以稳定胜选的局势了。
白南、刘天等上一代元老,在这一次的党内选举中是不参与,仅监督观察的。最令党内成员抓狂的是,白南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对哪一位候选人偏爱的话,这使得党员们没法揣摩上意,同时也都明白白南是铁了心要脱离权力的核心圈,也不搞什么指认继承者之类的事情。
这样一来,竞选人如何能够赢得党内信任,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将决定他们是否可以成功。
党内高层还将留任的包括楚白、徐道润等人,他们的年龄大都还能够继续干下去,而且这些元老现在仍居高位,也被认为是白南嫡系成员,所以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两位主要候选人在这些留任的元老中活动不少,李胜安和胡发奎都多次拜访楚白和徐道润等人。
说起来,李胜安和楚白、徐道润一样都是现代众,应该更亲近一些。而胡发奎是明代众,但这么多年功夫,原本的很多痕迹早就差不多被磨灭了,大家现在都是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差相似的大唐人了。
李胜安和胡发奎两人的角逐,其实更多的还是两人政治愿景之间的竞争。从大唐建国以来,大唐的国家战略经历多次转变,但都比较清晰。一开始大唐是要维持生存,确保十多万穿越众能够生存下去。再之后大唐开始一点点扩张,又有了新的蓝图,那就是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争夺更多的资源和生存空间,为子孙后代谋福,这是从1780年代一直到白南最后一个任期的主线,也是白南这么多年主要在做的一件事。
白南将这个国家战略完成的很好,基本上大唐已经圈完了这个星球上一切能够圈到的好地,并且实现了全球独尊的超然地位。但是,无敌是多么的,多么的寂寞,在后白南时代大唐应该如何发展,制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大唐全体国民关注的一件事情。李胜安和胡发奎两人谁对于国家未来的愿景更能吸引人,谁就能够先拔头筹。毕竟大唐现在是一个制度稳健的国家,只要高层不要乱搞,完全正常运转,都不会遇到什么问题。
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则意味着大唐能够在未来更长久的时光里,称霸世界,甚至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这也由不得大家不关注。
李胜安在这方面,抱持的是一个务实、温和的方案,李胜安认为国家的快速发展,虽然使得大唐拥有了举世无双的国力,拥有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口,但是大唐本身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产业协调问题,科技发展问题,海外领和国家主体的问题,教育问题和医疗卫生问题等等等等。李胜安认为,大唐应该在更多的细节上,开始完善,从而使得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更加完美。
简而言之,这是不再简单看国家的体量,而注意到更多细节和质量的方案。其实在白南执政的后段时间,已经明显地有了这方面的趋势,大唐接连通过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法规,规范产业发展,并且提高国家科教文卫事业的水平。
相比之下,胡发奎的想法则更加激进一些。胡发奎看到了当今欧盟不断发展并挑战大唐世界地位的现象,胡发奎认为,世界上根本不需要除大唐之外的第二个国家,大唐的天生宿命就是统一全球,将全世界人民置于一个统一而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之下,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彻底而完全地实现国际主义的伟大目标。而要实现这些,大唐显然需要将不服从大唐的国家一个个消灭,胡发奎甚至激进地认为,大规模地杀伤和破坏,破而后立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段。中华民族为主体的人类文明是大势所趋。
其实,本质而言,李胜安和胡发奎的所谓政治愿景,都是继承自白南的。无论是更加优越先进的大唐社会制度和生活模式,还是大同世界的国际主义社会,都是白南在执政时代留下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遗产,任何大唐的后继之人都无法绕开白南论述的一系列的成果,只可能在其中选择相对自己认为更优先的东西来使用。说白了,这就像是一本福音书,经由不同的布道士来讲解可能讲解成不同的意思。滥/觞都于白南的思想成果,但发展下去却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胡发奎在全代会之前,行动力远比李胜安更加充沛。他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进取心和攻击性的人,在全代会召开之前,他收集了代表们的各方面资料,然后数千人每一个人他都写了一封亲笔信。这封信其实就是拉票信,极具个人化和亲和力,话一些家长里短,同时介绍自己的执政理念,更有甚者其实就直接许下承诺了。
胡发奎也安排了多大数百个会面,与他认为对他胜选有帮助的人物进行会谈。要不是媒体方面中央控制得比较严格,他肯定想要提前利用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造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