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从花轿引来的精神战(1/2)
31、从花轿引来的精神战
但是,八路军是谁?
八路军是铁定心了,他们一定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赶出湖西的,赶出这一一个的避风港。
你即使窝在老鳖洞里,即使躲进了安全箱,也不会让你们安生地活着的过着每一天,要让你们感觉到生不如死的滋味,让你们知道被圈进螃蟹沟里的后果如何。
琢磨的时间一长,新法子,管用的法子,就出来了。
只是没有料想到,让湖西的鬼子活不安生的,首先是从一个迎娶媳妇的花轿队伍发起来的。
说起来意外,想起来好笑,但其实,春天来了,嫩绿的草尖,总会从一个缝隙里冒出头来的。
那是一个日上三竿的上午。
寂寞、寂静的湖堤上,突然地欢快起来,灿烂的阳光底下,突然地出现了一只欢快的迎亲的队伍。
在湖西的迎亲,是与电视上、电影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的,另一种乡土气息,别一格新颖豁达。
走在迎亲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粗黑的大汉,走一步,敲一下大锣,“喤!”再走一步,再敲一下,“喤!”
这样的敲大锣,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敲大锣的,是新浪家的族长,叔辈,劝劝代表着新郎的家庭,处理迎亲的一切事务,这个人,在湖西,有个特别的称谓,“大棚”。
到娶亲这一天,主儿家的人,只能迎客、敬酒,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四处周旋的,忙里忙外的,就要有这个有威望,能服众,主儿家、满族里公推的这个“大棚”一人来担当。
十里不同俗,五里该规矩。湖西的风俗,有水的親润,就显得富含,就显得包容,又临近曲阜,受儒家文化的熏染,又显得优雅,斯文。所以,湖西的婚俗,与外地的粗狂,简陋,很是的不同。
比如,新郎官,在迎亲的那天,是不会像电视、电影里的那样,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长袍马褂,神气十足、喜气洋洋地向四处里,看热闹的人群,拱手,招手,显摆的,而是在家里、着急地等。
村头传来迎亲的鞭炮响,新郎官才能走出门,站在院子的大门的正中央,在鼓乐喧天的热闹曲声中,眼看着花轿抬到大门口,花轿儿五彩的门帘打开,新娘在女傧相的搀扶下,蒙着红盖头,娇娇羞羞地迈火盆儿的走,袅袅娜娜的狮子封门的来,再接过弓箭,朝着湛蓝的天空射一支响箭,然后在司仪的吆喝声里,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一任好朋睦邻闹洞房。
闹洞房,可不是现在网上骂的那样黄色、低俗、无聊,尼采大哲学家说过,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闹洞房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亲包办,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都没有任何的接触,有的连个面儿,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了解和熟悉了。
现在,一下子成为了夫妻,肯定十分的陌生,有了这么一个的闹洞房,就可以改变冷漠的气氛,使新人尽可能的减少生涩之感,尽快地使小夫妻儿,进入亲热的状态。
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法哩。
所以,迎亲,不论在哪里,在哪个地方,什么环境下,都是欢快的,让人高兴的一个好事情。
尤其在这样灾难深重的湖西里,在这种民不聊生的氛围中,迎亲的唢呐一吹,欢快的锣鼓一敲,人们沮丧,沉重的心理,一下子,就能愉悦起来,就能想到幸福的以往,就能憧憬美好的未来。
这支迎亲队伍的“大棚”后面,是吹打着乐器的乐班子,吹奏的自然是《百鸟朝凤》,这经典乐曲,就是程瞎子仿着微山湖的百鸟儿的翠鸣,添加自己的心思,而传奏全湖西的。
乐班子的后面,是花轿,六条汉子,分前后两班,随着乐曲的鼓点儿,上下左右的摇晃,那个摇晃,可不是随心所欲的,那是颠轿。
颠轿,可不是电视里的那种,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湖西,那颠轿,绝非野蛮,巅的花轿里的新娘子花容失色,再像大风浪里坐轮船,晕得眼冒金星。湖西娶亲的颠轿,很讲韵味,阴阳顿挫,错落有致,那花轿里面的新媳妇,就像坐在了摇摇椅,无意识里,忘却了娘家的留恋,没有了未知的惶恐,平添了新婚的喜庆,享受了夫家的呵护,所以,即使现在,还是有很多的新媳妇,新婚里,还是把坐花轿,当作到新家的首选。
假如看热闹的多,那么,顺后的眼睛,看的最多的,就是了花轿后面的嫁妆了,嫁妆的多寡、优劣,可是娘家财富的摆式,也是新娘子在家地位的象征,好多新媳妇往后在夫家的轻重,就在这嫁妆里显示出来了。
嫁妆的后面,就是送亲的队伍了,那是娘家人的方阵,人数的多寡,可是很有讲究的,送亲的越多,说明新媳妇娘家的人旺,而娘家人旺,很是给新媳妇壮胆,在今后的日子里,要是受了气,一声喝喊,就会来一大帮子出气的娘家人,这样一来,新媳妇在新家里,即使对老人儿礼数不周全,即使偷一次懒,耍一次滑,当丈夫的,气到头上,想挥拳,也要想想那结婚送客的阵势而瘪下半腔子脾气。
只是,这个迎亲的队伍,相对寻常的迎亲队伍,好像有些特别。
最特别的,就是送客、迎亲的人数,忒多了。
花轿的两边,是头上裹着红布,光膀子斜扎红布条的壮汉,个个壮汉,都手持一把大刀,就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