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3)
第一百零九章
也许是芷若的心理暗示生了效,也许真的是因为儿子比孙子更优秀。燕王朱棣力压群雄的坐上皇太子的宝座。而前皇太孙,被朱元璋封为文王,暂时留在了京城。
其实把朱允文留在京城实在是朱元璋也没有想好要把这个孙子放在哪里。燕王荣升太子,燕王的封地,倒是可以让朱允文过去。但燕王封地外,那是直对着蒙古草原的。自家孙子几斤几两,朱元璋就是再老眼昏花,心中也是明白放孙子过去,那是纯粹找揍的结奏。
可别的地方,要么也是边界,要么就是环境恶劣的地方。疼了那么多年的孙子,他也不舍得放他去吃苦。只好先留在京城了。然后再慢慢想想了。
终于在朱元璋临终的时候,想到了解决办法。
宁王与燕王的封地是挨着的。要不把宁王和燕王封地中靠内地的地方划给他大孙子?只是燕王能同意,这宁王会不会不愿意呀。不过我是他老子,他不同意也得同意。
后来又一想,虽然孙子有了封地,但儿子却吃亏了。朱元璋又把燕王的封地给了宁王做补充。反正燕王都是太子了,天下都是他的了,封地留着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了。
就这样,宁王得了燕王靠边界的所有封地。而文王朱允文得了两位王爷边界封地以外的地方。
这么一分配,看着好像挺公平的。可是朱元璋满意了,儿孙就没有一个满意的。宁王认为当爹的偏心。好的都给了孙子,不好的都给了他。虽然他心里也明白以朱允文那小儿,是守不住边防的。可是心里就是不舒服。
难道在老爹心里,只有朱标,朱允文父子是他亲生的,其他人都是磨稻谷时剩下的糠子皮不是?这一想法直接道成了朱允文在皇祖父去后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若用一句话来形容朱允文的生活,那便是亲爹娶了后娘,后娘不但带来了一个托油瓶,竟然还生了个孩子。本就汲汲可危的处境了,亲爹又跟佛祖论道去了。怎一个苦逼能形容呀!
说完了宁王,在说说朱允文,他却认为他最可怜。老爹死了,连爷爷也不待见他了,本来皇位就是属于他父亲的。父亲没了,自然是属于他的。可是他爷爷却临时反悔,不给他了。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好好的天下之主,变成了受气板。
朱允文可是知道的,宁王燕王没有一个好惹的。别说燕王进京城了,但他的封地也不是他可以轻易掌控的,更何况是宁王还在一边虎视眈眈的。他空降过去,谁能听他的呀!爷爷,您老是我亲爷爷吗?就算您老把燕王封地都给我,也比左右受气强呀。
而朱棣呢。却是觉得他老爹是不是知道,他准备在登基后便陆续撤番,所以才拿朱允文这小子来点自己呀。不但点了自己,还剥削了他整个燕王府所有的精兵强将。所以朱棣一想到这里,立即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准备啥时候登基了,在露出自己的一副锋利的獠牙。
毕竟封地被宁王和文王接收了,燕王所辖的护卫队一类的,自然也被两人分化了。既然没实力,那么就老实装鹌鹑吧。虽是这么想,但朱棣还是把掉标后一表人才,满身肌肉极为酷似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积送到老爹面前刷存在感。必竟现在的大儿子自己也是非常的满意。
这个时候,除了朱家人最迷茫的要数道衍和尚了。作为中国古代最有追求的和尚,此人一生最大的愿望便是鼓动燕王造反。他一直奔跑在劝说的大道上时,人家老朱家竟然直接改了皇储。燕王直接变成了皇太子。
晴天一声雷呀,好好的造反计划竟然胎死腹中。人家燕王跟本不用造反便可以顺利登基。那还造什么反呀。而他这个时候,也是不可能离开朱棣的了。谁会放一个成天鼓吹别人造反的家伙离开自己离边呀。那不是送狼入羊群。
洪武三十一年,朱棣于南京登基。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大明这把皇座。做为众所周知的大行皇帝的义妹,芷若本来应该去南京哭灵的。只是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芷若和宋青书二人并没有前去。只是派了儿女去哭灵。
芷若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来自现代的她,相对于某岛国,其实对蒙古人并没有太多恶感,毕竟明朝之后,满族人还统治三四百年呢。
她可以把反元的事情当成汉人的抗争。但她不想看到因为皇位,因为总总原因,而让这天下百姓再一次的生灵涂炭。朱家叔侄的皇位之争,为什么要牵扯到那些无辜的人身上去呢。
芷若并没有多少高尚的情操。她是那种在力所能及,不会太麻烦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的做做好事的家伙。而朱家叔侄的皇位之争,她既有能力阻止,而且不会妨碍到自身。这才是她出手的底限。说实话,如果这件事情会妨碍到她,那么就算是她再有能力,天下苍生再无辜,她也是不会出这风头。在她心里,谁也没有她自己和她的家人重要。那种舍己为人的事情,她还真没有想过。
只是芷若没有想到,因为一念之差,避免了长达四年的战乱。她也因此为这个时空的上百万生灵留下了一线生机。
芷若的小女儿,嫁给了徐达和殷离的小儿子,就是历史有名的滚刀肉徐增寿。没有了建文帝,也就不会因为通燕而被诛杀了。徐达和殷离都出身江湖,再加上殷离做了一个让芷若非常满意的决定。那就是她的儿子都不能纳妾。
这样的规定,还有这样的婆婆,再加上往日的交情。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