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大将”们的战争(2/4)
花了约两万贯,阿弥陀佛教从哪里来的钱,武装自己的数十万教匪?这数十万当中,即使每十个人拿一柄刀枪,那也是几万柄武器,该花多少钱啊?”其余的官员都保持沉默,独独县尉还不开窍,犹自不甘心的反问:“是呀,该花多少钱?”
“一个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武器的宗教组织,会从马路上拉一个农民做自己的首领吗?。”
“谁会说这样的浑话?……承信郎,你说的是方腊吧。在我看来,方腊能做阿弥陀佛教教首,恐怕是从他爷爷辈就开始经营这个宗教——没准他爸在教中地位就很高。”
时穿微笑着说:“不错,如今的权力都是父子传承,方腊怎可能是农民之子?恐怕这厮是是前教首的少爷、教中当然的‘贵二代’才是。”
黄爸沉吟半晌,插嘴:“贤婿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阿弥陀佛教经营这么久,或许从方腊父亲那里就开始积攒叛乱资金与兵甲,怎么这么久以来,地方官员一无所知?”
这个疑问,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想到了,所以他之后混入阿弥陀佛教,并将教中隐秘写了奏章——这是上下一千年来,阿弥陀佛教唯一一次暴露**,而以陆游所写的内容推测,之前来崔庄的方举人,正是阿弥陀佛教派出来敛财的“四方使者”。
据说,方腊的口号是“杀朱勔,诛奸恶”,而朱勔是替当今官家搜罗奇珍异宝的,他背后撑腰的是皇帝。而且这厮有钱,正在上下打点让人帮他隐瞒方腊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在场的官员都不好评价。黄爸作为时穿一家人,上前岔开话题:“贤婿,方腊的事情不归我们管,如今我们迫在眉睫的是应付梁山贼,咱先把这件事对付过去吧。”
时穿一声轻叹:“大厦将倾,被梦中吵醒的人,恐怕还在埋怨别人打搅了好梦……罢了,我们继续造刀剑。”
“贤婿啊,这件事交给我们吧”,黄爸叹了口气,说:“驿站刚刚送来邸报,张叔夜大人已被任命为宣慰招讨使,他已经下令:各县大将汇集海州。我沭阳的大将也将应召动身……贤婿几晚上没睡,先睡个觉,明日领着沭阳大将上路。”
沭阳县尉拱手:“承信郎,沭阳被围,咱还要跟海州州衙说一声,我随你一起去,带领大将去海州报到。”
自从张叔夜的文书抵达沭阳县后,黄爸知道留不住时穿了。作为海州最出名的“大将”、海州五乡团练总教头,无论时穿之前是否做满了官府应差额度,这时候,他也必须相应招讨使的号令,返回海州待命。
好在沭阳县现在已经武装起来了,而这段时间,整个县城闭城,城外的匪情一无所知,如今借助时穿的努力,沭阳县总算知道梁山贼的大致去向,正好向上官汇报一下,以减轻自己的罪责。所以县尉大人是一定要求跟随的。他必须赶到海州,亲自向知州汇报,并求取救兵。
次日正午,沭阳县再度开城,涌出城外的不仅有时穿带领的一千余名团练,还有沭阳县剩下的五百名厢军。这群厢军在在沭阳县尉的统领下,紧紧贴着时穿的队伍,边走便做出四处打探的姿态,可惜,这几日梁山寇遗留下的,几座空无一人的宿营地,已被刘太公的人前前后后查了很多遍。
这个时候,农民已经开始下地耕作了,当然,他们都很警惕,时刻注意观察大路上的情况。而田间路头上,时不时见到一队队持枪、持刀巡视的庄丁,沭阳县尉知道这些人怎么来的,故而对这些“非法持有武器者”视而不见,紧着催促时穿赶路。
路上的庄丁不断地与时穿打招呼,时穿队伍里的庄丁也随意的与路上巡逻的人寒暄着。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下,沭阳县尉对面见知州大人的事紧张不安,他骑在马上东张西望,频频询问时穿:“承信郎,你说,梁山水寇会不会退回骆马湖?……啊,他们总是这样,在这里冒个头,破了几个田庄,抢掠一番后,马上消失的无踪无迹。直到他们出现在下一个村庄,官府才可能重新获得他们的消息……没办法啊,这伙人都是骑兵,咱靠两条腿去追赶四条腿,总是望尘莫及……”
这话说的,语气有点像回答知州的质询。大约县尉是借这个机会,练习怎么应付知州宋昭。时穿在这时候,他不能显露出一个时空旅行者的先知先觉,只能哼哼哈哈的应付说:“如今正是早春,四处找不见食物,夜里更是寒澈入骨。所以,那伙梁山寇总是要找村庄歇宿,他们必然躲在哪里。
县尉大人放心,张大尹(张叔夜)真聪明,不愧是陕西边境打过仗的,你瞧瞧,他集结的全是‘大将’。你瞧,厢军、团练都是步兵,他们只能守卫家园,而追亡逐北唯有靠骑兵,想对付骑兵也只有用骑兵。恰恰是大将,自家里都有马。一千名大将对上三十六个匪徒,我看,梁山匪寇这次恐怕跑不脱了。”
原先海州城并没有一千名大将,但在前不久的剿匪叛乱中,张叔夜拿出从童贯那里获得的官爵销售名额,用封桩库的钱购买后,诱惑大将们踊跃向前,而后借机大肆批发零售“大将”身份,于是,整个海州三县两镇,零零总总有了约一千三百名大将。但这中间上过阵的,有过捕盗经验的大将只有约五百人,其中沭阳县只有三十名老牌“大将”,这些人,现在也跟在时穿队伍后面一起赶路。
因为州府召唤的急,时穿一路狂奔,进入海州县境,都没敢顺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