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司行方的拘魂术(2/3)
来也是知兵之人,能抓住时机轻取对面水军营寨,眼光够毒的了,但想来,他便是有神佛一般的胆量,也不敢带一千人在对岸挑衅方腊百万大军……刘知县,你最好准备一下,等时长卿稳住了阵脚,我猜他马上会来求援。”这话让将头们有点失望。
童贯话里的意思是说:等海州兵打扫完战场之后,会让别的军队过去协防——打扫完战场?大家都是团练兵,上战场的时候朝廷并没有发薪水,全指望战场上靠自己的刀枪猎取的收获,海州兵眼见的绝顶凶悍,他们把战场打扫干净了,能剩下什么汤水?那时候,难道还有人敢去海州兵嘴里抢食么?
准备将韩世忠还是跃跃欲试,他再度向刘镇鞠躬,殷切的说:“刘大人,我连夜把队伍整理好,如果刘大人手下士兵一时难以集结,在下可是随时待命。”
刘镇带领的是“团结兵”,“团结”这个词就出于宋代,它指的是在朝廷“编制内的校阅团练”——元丰四年,朝廷规定“东南诸路团结诸军为十三将,淮南东路第一,西路第二,两浙西路第三,东路第四,江南东路第五,西路第六,荆湖北路第七,南路潭州第八,全、邵、永州准备广西应援军第九,福建路第十,广南东路第十一,西路桂州第十二,邕州第十三。”
此后,团结兵的编制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以至于宋人都把团结兵的排序编成歌谣唱颂——此前阵亡于方七佛手中的东南名将郭师中,就是团结兵“两浙西路第三正将”。而郭师中死后,东南已经没有将领存在,刘镇麾下虽然林林总中有约两万团结兵,但就这个文官刚才的表现来看,这厮压根不懂军事,指望他一夜之间整理好队伍,并完成渡江、增援海州兵,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统领晋西藩军的府州镇将折可求恼怒的眨了眨眼——他才是刘镇手下,韩世忠这等于在他的碗里抢食……然而,骑兵不擅长守城,河对岸的苏南河叉密集,也不适合骑兵奔驰,真要勉强出战的话,骑兵的非战斗减员一定很厉害。而时穿时长卿把战场都打扫完了,收获嘛……所以折可求只是皱了一下眉头,再没有开口。
江南岸,剩下的战斗已没有观赏价值了——在众人说话期间,从小船上下来的海州兵头目,用密集的霹雳弹轰击守卫者,连续的爆响,只是让大家随意往对岸瞥了一眼,而后大家继续商谈……如何抢攻。
唯有韩世忠还在注意南岸的战况,他一个准备将,正式场合插不进去嘴,只好去关注海州兵的攻击态势。接下来,海州兵第二波第三波抢滩的部队登陆了,不久,寨墙崩塌,士兵们顺着缺口冒烟突火的向纵深进击,紧接着,海州军的战船燃起明亮的灯柱,照亮海面之后,战船小心地绕开崩塌的寨墙,进入水寨深处——这处水寨既然能停泊楼船,时穿的快帆船也放心大胆的进入水寨。
随着海州兵战船一艘艘鱼贯驶入方腊水寨,江面上也恢复了黑暗,只有方腊水寨深处,还时不时的传来一两声雷响,火焰一跳一跳的。此外,还有一种类似爆豆子似的清脆弱响……
没有风景可看了,谁还待在江面上吃风。由童贯领先,迈着大步向自己的营帐走去,接下来个将领各回各家,枕着自家的枕头,听着江风传来隐隐约约的轻雷声——这雷声一直响了整夜。
天亮时分,时穿已经坐在司行方(方主任)的中军大帐,悠悠闲闲的观察着这座中军帐。
这座中军大帐摆设之奢华,连一贯追求享受的时穿都为之瞠目结舌——整座大帐外围居然是用红色的织锦围成,而且这些都是上等的织锦,锦面非常厚实,染色饱满。整个大帐所用织锦,大约出自同一批次,色泽非常均匀,浑然一体,给人以非常耀目的感觉。
“真是暴发啊”,时穿还没进账,就仰天感慨。用织锦做帐篷面——这种奢华时穿想都不敢想,不是因为他用不起如此多的丝绸,是因为不值得。丝绸是一种很透风透气的织物,夏天,人们穿在身上觉得凉爽;而冬天,这样寒冷的季节,坐在丝绸大帐里,跟赤身**坐在野外没啥两样。
不过,方主任显然还知道冷暖,他也怕冷——大帐内挂满了整整一圈猩红色波斯地毯。令帐篷内暖融融的。
其实,这时候波斯地毯已经被称为“阿拉伯地毯”了,再后来,这种上等地毯被称之为土耳其地毯——其时波斯已经亡国,从此再无“大食”,但宋人习惯把这种地毯继续称之为“大食氍毹”、或者“大食毛席”、“大食地衣”等。
上好的土耳其地毯是用驴毛织成的,一脚踩上去,松软的地毯能将脚陷至脚踝。这种地毯非豪富不能用,每年自海贸输入的“地衣”数量很少,大约,“方主任”将整个杭州富户的地毯全部搜罗来用上,帐篷里不仅四壁是地毯,地上、床上,铺的是地毯——天底下最昂贵的地毯。
“方主任”似乎还有点收藏癖,但他的收藏面狭小——只喜欢金闪闪的东西。所以营帐内的小摆设,基本上都是黄闪闪的,偶尔有几件玉器,但没一样属于古董、字画一类的。
从“司行方”的名字猜测,这个人似乎没多少文化细胞,所以不喜欢古董,就喜欢现金——连他的座椅都是金子打造的。在营帐内的灯火映照下,四周金晃晃一片让人睁不开眼睛。很难想象司行方是如何坐在这样刺眼的营帐内,处理公务,哦……“司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