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见证历史(1/4)
“付总工,新年好啊!”
“新年好,胡总
付志恒再次抵达绣城的时候,已经是1986年的新年了。虽然说耽搁了一段时间才抵达绣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踌躇满志。
在亲自向铁道部部长汇报了自己的测试结果,并且闭门和铁道部科技局的同僚们开了一周的会议之后,付志恒这才胸有成竹的来到绣城会见胡文海。
他此时的手上,可以说掌握着未来中国至少二十到三十年重载车头的研发重任。
而这款未来很可能会“统治”中国铁路的车头,其研发基础,就在于胡文海手上的igct技术。
付志恒自觉,和胡文海的这次会面,将会是在中国铁路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大时刻。他的手上,握着的是中国铁路的未来。
未来这一车型的研发,他和科技局的人粗略估计,很可能将使中国铁路速度提升至少一倍。从百公里时速以下的水平,一举提升到一百六十公里每小时的准高速铁路级别。
可别小看这一倍速的提升,反应到国家经济的宏观层面,将会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
行车速度提高一倍,那么带来的铁路运载量提高可不仅仅是一倍而已。除此之外,铁路对很多时间敏感的产品运输,也就能提到了日程上来。
最简单的说,南菜北运。铁路时速的提升,南方的新鲜蔬菜在冬天就可以迅速的运到北方。类似这种新业务的拓展,对整个中国经济层面的提升,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
而运输总量的提升,也就意味着产品运输能力的提高,将会极大的促进整个中国商品流通的总量和效率,更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的重要经济指标。
不是有那么句话,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铁老大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那可不是乱说的。
铁路运输系统的任何进步,反应到整个社会经济上,都将会在整个经济层面放大出来。铁路提速。提升的可不仅仅是铁路一家的技术指标,而是会为整个中国经济带来强大动力的事件。
付志恒感觉,自己肩上责任重大。
哪怕因此推迟了一周时间才来到绣城,但这点准备时间的付出。是应该的。
胡文海并没有对付志恒过了这么久才来而不满,实际上他恨不得时间能够再多宽裕一些呢。不过在1986年的第一个清晨,看着满眼通红坐着夜班车赶来的付志恒,说实话谁又能对他的工作态度有任何指责呢?
“咱们东北的天还是这么冷啊!”付志恒揉了揉脸,连连呼出一片哈气,脚上跺着小碎步。脸上强撑起一副笑容。
“付总工快上车吧。今年确实比往年更冷了点。”胡文海抢先一步带路,连连向车站外面广场上停着的汽车招手:“您是来的不巧,前两天刚下了一场大雪,雪都没了小腿肚。这两天化雪,真是能把人骨头都冻上。”
停在车站广场上的汽车滑行过来,稳稳的停在了胡文海的身边。他拉开车门,和付志恒迫不及待的钻了进去。
“付总工先休息一下?我看你精神不太好,咱们可以晚一点再谈。”
“不用了,我的感觉还。哈——”
说着说着,付志恒就打起了哈欠。原本在冰天雪地里还没感觉,进了车里之后,暖气一烘,果然困意袭来。
“好了,秦哥咱们去新科的招待所,让他们先给付总工安排个房间休息一下。”
胡文海不由分说,就替他定下了安排。付志恒张了张嘴,不过还是决定客随主便吧。何况,他连夜从帝都坐火车过来。也真是没有休息好。用现在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胡文海来谈技术,他也是怕出点什么失误。
……
新科招待所这几年生意不错,要说想生意不好,似乎还真是不太可能。
就绣城这些国营饭店、招待所、宾馆的服务水准,胡文海只是将原招待所的人都清理出去,然后换上了一批农村招来的小姑娘。经过一些培训,再许诺工作两年之后帮她们解决城市户口,那服务态度殷勤的简直不用说了。
这年月的城市户口,对农村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位列仙班”。
“同志,您醒了!有什么需要?要不要喝口水?”
付志恒这一觉几乎是从清晨一直睡到了大晚上,从窗户向外面看去,天都已经快要黑透了。说来也不奇怪,这一周时间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一闭上眼睛,想的就是igct配上柴油同步发电机,开发出来的准高速内燃机车行驶在中国铁路上的情景。
发电机可以从国外引进成熟产品,车架行走部、车体和辅助系统,又有哪些技术国内还需要引进或者研发……
这一周光是为了论证能否内燃机头电传方案是否可行,整个铁道部科技局就没有一个人能舒坦的睡个囫囵觉的。
如今到了绣城,付志恒反而是放下了心中的所有紧张感,竟然就睡了一整天。
当他穿好衣服走出客房,立刻就有楼层值班的服务员走了上来,耐心的询问他有什么需要。
付志恒从服务台喝了杯水,感觉精神上舒服了不少,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我要找你们胡总……算了,这里有你们胡总的电话没有?我想先给他打个电话。”
“不用,这位同志,我们胡总吩咐了,您醒了就让招待所的司机请您去厂里,他在厂里等着您呢。”
“这么晚了,你们胡总还在厂里?”
“在的,他吩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