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心计(1/2)
旨意下后,出人意料的,文官们集体保持沉默,连一向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御史们也集体失声。
勋贵宗室坐等看文官集团和周恒撕逼呢,没想到几天过去,朝廷上风平浪静,据宫里传出的可靠消息,一封反对御驾亲征的奏折都没有,更不要说去左顺门静坐了。
这就怪了。
临安郡王妃先坐不住了,她可是等着看好戏的,这么安静,那怎么行?她想了再想,借口端汾郡王妃的重孙女刚满周岁,带了礼物去端汾郡王府。
说不上三句话,拐到皇帝亲征的事,端汾郡王妃道:“倒不是御史们改了性子,而是之前几次在左顺门闹,都没能吃了好去。这一次,皇帝铁了心亲征,御史就算跪左顺门也没用。”
之前每次去左顺门,闹到最后,还不是灰头土脸,以皇帝得胜告终?御史是一根筋没错,可不是笨蛋。能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读书大军考中两榜进士,得以在京为官的,就没一个是傻的。
“那就这样算了?”临安郡王妃犹不死心,没好劝看,太不习惯了。以前御史们去左顺门闹,她虽然没能进宫亲见,和人聊起也挺乐呵的。
端汾郡王妃奇怪地道:“不算了,又能怎样?”
皇帝威权重得很,不要说御史拿他没办法,就连端汾郡王这个族长,见了他也得陪着笑,好声好气和他说话呢。
临安郡王妃道:“皇上亲征,那是要冒极大风险的,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
万一像至安帝那样挂了呢?啊,不,万一不幸驾崩了呢?
端汾郡王妃不悦道:“胡说什么呢?皇上英明睿智,岂是先帝能比?”
对周恒这位皇帝,老太太印象还是不错的,教训她道:“只有国泰民安,我们才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别的,我第一个不饶你。”
端汾郡王妃是宗族中年纪最长、辈份最高的女性,她真有什么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崔可茵还得卖她老脸。更何况临安郡王妃?听她这么说,着实吓了一跳,再三表明自己一片忠心,一心一意盼着皇帝能得胜回来。
端汾郡王妃脸色稍霁。道:“这还差不多。”
临安郡王妃见端汾郡王妃脸色和缓,笑嘻嘻道:“我好象听说,圣旨上还有一句话,说是皇后也要一起出征?”
端汾郡王妃道:“这个,倒是谁也想不到。没想到皇上和娘娘情深意重,一刻也不愿分离。战场之中,刀枪无眼,你说,娘娘去做什么呢?皇上需要人近身服侍,纳妃子也就是了。”
皇后乃是正妻。理应坐镇中宫嘛,怎可随侍在侧?不要说贵为皇后,就是出征的统帅,也不会让正室随军。
端汾郡王妃却忘了,出征的统帅不见得是不想让正妻随行,而是朝廷制度不允许。大将出征,家眷一定要留在京中,以防大将临兵反戈。皇帝是天下第一人,已没有规矩能制他,他想携带皇后一同出征。又有谁敢说一句不行?
再说,朝臣极力反对,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周恒出征,把朝政交给崔可茵。万一再弄出一个武则天,那可怎么好?现在崔可茵随驾离京,朝政托付崔振翊,那还是在朝臣手里,起码没有弄出一个女皇帝的危险,他们容易接受多了。
“是啊是啊。”临安郡王妃道:“我也这么说呢。皇上登基有两年了。也该纳妃啦。我娘家有个族妹,长得如花似玉,性子温柔,今年才十五岁,我还想着送她进宫呢。”
可是宫里迟迟没有下纳妃的旨意,她娘家族妹望得脖子都长了,娘家几次来人催促,再等下去,族妹就要成老姑娘啦。
端汾郡王妃不说话,低头捻手里的佛珠。
“老祖婶,您说,皇后这样专宠,是不是不太好呀?如今皇上子嗣单薄,若是能纳几个妃子,岂不是能多生几个皇子?老祖婶若能催成这件美事,只要我娘家族妹进宫,定然让阿川封爵,起码一个子爵是跑不了的。”临安郡王妃紧接道。
既然说到个这问题,不如给她点甜头,让她进宫跟崔可茵说说,让周恒纳几个美貌少女进宫。凭她娘家族妹的相貌,拢络住周恒肯定没问题。一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正是热血上头的年纪,见了美貌少女还不上紧着扑上来?
阿川是端汾郡王妃最疼爱的孙子,只是不居长,袭爵无望,日夜苦读,希望以科举入仕。科举哪有那么容易考的?
端汾郡王妃把手里一百零八颗的佛珠捻了一遍,才开口道:“我年纪大了,不能久坐,这坐不到一个时辰,便浑身酸痛。唉,上了年纪就是没用啊。”
这是什么意思?临安郡王妃不解。
端汾郡王妃吩咐丫鬟清莲扶她躺下,闭上眼睛,好象睡着了。
清莲陪笑对临安郡王妃道:“我家老祖宗神思睏倦,还请王妃见谅。王妃请外面用茶,奴婢去请世子夫人过来。”
世子夫人便是端汾郡王妃的长媳,因端汾郡王还活蹦乱跳的,长子当了几十年世子,还一直是世子,长媳也一直是世子夫人。端汾郡王妃已不理府中庶务,若不是看在宗族的份上,是不会见她的。
临安汾王妃这才明白,原来端汾郡王妃是下逐客令。
“这个老狐狸。”临安郡王妃心里恨恨骂着。
待她告辞离去,端汾郡王妃掀了锦被坐起,和清莲道:“她一副蠢相,倒把别人都当傻子。没见周全为了劝皇上纳妃,被皇后气得差点一命呜呼吗?还想诓我为她出面,向皇后进言让皇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