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斥候选试(1/2)
北疆苦寒之地,风吹日蚀,陈汤变得又瘦又黑,在这里,曾经任伯长的陈汤并不能得到重视,因为这里是边地六郡良家子弟的天下,担任士官都要以良家子弟优先。
这里的边地六郡指的是陇西 、天水 、安定 、 北地 、上郡 、西河六郡,这六郡靠近匈奴,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这些良家子弟,家中多殷实,能买的起马,他们不忘先秦时的尚武精神,忙时耕地,闲时喜欢射猎,所以良家子弟的军事素质都很高。
陈汤和赵益在军中选拔骑士时,凭借优秀的军事素质被选为骑兵,但是在军中仍难以崭露头角,陈汤不过一什长,赵益一伍长而已。
陈汤想进办法想要从这些骑士中脱颖而出,但是现在战事未起,匈奴那边围住了车师城,使者校尉郑吉早以率领屯田士卒和西域各国两万兵马与匈奴对峙,匈奴久僵持不下,又碍于郑吉的威慑不敢进攻,后续辎重跟不上,只能自行退去。
而金城郡这里的情况仿佛有些暧昧。西羌各个部落虽说归附汉朝,但是与汉朝貌合神离,西羌是华夏的先祖之一,有大禹生于西羌的说法,据说秦国祖上也是羌人的贵族。秦始皇时,务并六国,以诸侯行事,兵不西行,故羌人得以繁息。所以汉朝时羌人特别多。
羌人是游牧民族,汉朝是农耕民族,他们常常因为争夺土地而开战。只是羌人部落太多,内部不统一,常常相互攻伐,所以无力对付汉朝,汉武帝时,西羌中最大的部落先零羌和各个羌族部落解决仇怨,想联合北方的匈奴共同抵抗汉朝,被汉武帝先发制人以重兵把西羌赶跑,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也被汉军大败,河西一带成了真空,所以才有了河西四郡的设立,从此匈奴与西羌被汉朝隔开,难以相通。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先零羌与诸羌尽释前仇,结成同盟,再次与匈奴人相勾结,合兵十余万人,会攻汉朝的边郡令居县和安故县,包围了枪罕,边关告急。
汉武帝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兵十万人,出兵讨伐。经过强硬的军事行动,解开枪罕之围。平定了诸羌的叛乱。与此同时,汉武帝为了强化对羌人的管理与监视,开始在羌人居住的地区设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内附汉朝的诸羌部落。
先零羌被迫移居到西海、盐池地区生存,常常对汉朝心怀不满,伺机报复,只是越来越多的羌人部落归附了汉朝,杨玉还被封为归义羌侯,所以先零羌才不敢轻举妄动。
陈汤甚至盼着羌人发生叛乱,这样他就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如今的情况,仿佛羌人都十分驯服。
但是还是有一个机会在等待着陈汤。
斥候是古代侦查兵的称呼,分为骑兵和步兵,《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作为一个军队的眼睛,这个兵种至关重要,一定要选择伸手了得行动机敏的人担任,鉴于这些年打仗折损了不少斥候。所以要从步兵和骑兵中选出十个士卒补缺。陈汤和赵益都报名参与了斥候选拔。
选拔斥候比试的内容分为骑射,比剑,和骑驰三项。
骑射是陈汤的强项,虽说六郡良家子弟各个身怀绝技,但陈汤也是内地边郡的佼佼者,有惊无险,陈汤以第二的成绩通过了骑射。赵益也勉强通过了,赵益这小子总有绝处逢生的本事,在前几箭不利的情况下,硬是凭最后完美的三箭逆转了局势。
比剑这一项,前文说过,陈汤曾向某个江湖剑客学过剑术,在山阳都尉营,阳胜曾教给他一些剑法,阳胜是理论学的大师,而陈汤是一个扎实的实践者,两人一拍即合,说道比剑,陈汤从瑕丘带来的剑在成武铁厂的那场战斗中折损了,阳胜在回家奔丧前把自己的佩剑送与了陈汤,以留纪念,这把剑以精钢打造,是当时最好的铁材料,剑身秉直,寒光闪闪,为四面剑身,剑首缀着玉佩,剑鞘用黑漆涂之,雕刻花纹,这把剑更像一把仪剑而不似杀人的用具,实则锋利无比,吹毛利刃。
陈汤用手指划过剑身,突然很思念阳胜。他手执长剑,信步走上了校场赛台。
与他比试的是一名三十出头的中年人,他也是一名斥候,今天所有参赛者都是和斥候比试,只有能招架住斥候五十个回合才算合格。
陈汤抱剑拱手道:“山阳郡陈汤,请赐教。”
中年人拱手回礼道:“斥候杜约。”
比试正式开始,陈汤目露寒光,手握长剑,呼呼如风,向杜约奔去,杜约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卒了,他十分从容地躲开陈汤凌厉的攻击,陈汤三击不中,杜约道:“这三式,是我让你的。”说罢,从空中划一条弧线,侧面照陈汤砍来,陈汤甚至没看清杜约运剑的轨迹,腹部慌忙向后闪躲,一击不中,杜约不给陈汤喘息的机会,又是一剑带着风鸣从头顶劈来,陈汤暗暗惊悸,没想到这人出剑竟毫无章法又让人难以闪躲,只得侧身闪去,幸亏陈汤削瘦又身材灵活,要是暴敢那样的彪形大汉早就死于凌厉的剑下了。
这之后,杜约的剑又从颈部,从腹部,向肩部,从肘部各个方向袭击陈汤,陈汤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脸上的汗珠更是噼里啪啦的往下掉。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
这时,杜约的剑法突然变慢,力气不足了吗,陈汤想,他趁势挥剑还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