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咋不听话?!(1/2)
传言起的快,没过几天已经沸沸扬扬的,只要关全一出门,走到哪去都有人神秘兮兮地拉着他问降龙伏虎。
关全下去跟大顺一打听,知道那天那青年叫冯卓荣,念了十来年书,秀才虽没考上,因读书识字的,为人倒是谦和有礼赤色黎明。他连续考了几年院试都落了第,眼下仍是不肯死心,每日在屋里温着书。为这个,私下里遭了村里不少人嘲笑,东庄村从来也没出过一个秀才,他有个什么能耐,还想做秀才老爷?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只知道用功,考不上顶啥好使?还不如务实一些,前头已经念了那么些年书,花了屋里不少钱儿,眼下年年考不中便罢了,安下心来在屋本本分分务农,勤快点,兴许屋里的日子也能慢慢好起来。偏他心气儿高,屋里日子难过成那样,媳妇都没钱娶,年年落榜依然年年考,说来说去的,还不就是个只知道拖累屋里,一无是处的书生?
说起来也怪叫人唏嘘,他屋有时出不起纸墨钱儿,他便常常去坟头上捡黄纸。
冯家还有个小儿子,今年约摸十四五,年纪不大,倒是个乖顺的孝子,知道体谅爹娘,下地砍柴样样行,说起他时,大顺才露出些夸赞神色。
因前几日冯卓荣来找那事,关全对冯家上了心,打听的也就细,这头寻完了大顺,那头又跟邻居婶子问了一回,说是冯有贵两口子倒都是厚道人,只是冯家那老太太,在村里的口碑却是相当的差,年轻那会就是个专会蛮横无礼,撒泼耍横的主儿。眼下年纪大了,不时仍还跟邻里扯个皮,整些纠纷。
关全心里约摸也就对冯家的情况有了谱,每日照常下地、回屋,也没把冯卓荣来寻他那事儿告诉如意,倒是寻思着。是不是该跟倩倩说一说。好叫赵家人心里有点底?
这回这情况毕竟罕见,闺女长得像亲娘,本是没话说的,可能长得像到起了传言的地步。得是多么巧合的事儿啊,前头他也没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眼下细细寻味一番。反而有点说不出的奇怪。
如意毕竟是倩倩婆家的孩子,李氏再不待见如意,对这个事情总得忌讳着几分啊。前头送来如意的时候,她半句没提,那时候自己也没往多里想,只觉着这个事情毕竟老早了,如意也十岁了,可能赵家人也就不那么紧张在意。
可眼下,再回忆起李氏那天说的那些话。再反复思量,就觉着很不对劲。李氏明知道她亲爹娘就在东庄村,真就放心把如意送来,而且这一送来就撂这不管?过来瞧也不瞧一眼,问也不问一声?她就不怕闺女年纪小,不懂世故不知轻重的,再跑去跟亲爹娘屋里亲厚了?就一点也不怕如意今后嫁了人,孝敬起亲爹妈那头?毕竟他白天出门去了,冯家人要真想见如意,随时就能上他屋来,神不知鬼不觉的,他想拦也拦不住不是?
反正赵家很是不对劲!
他也说不出个条条道道的,就是觉着李氏偏颇归偏颇,可但凡把如意当成自己闺女,肯定不是眼下这不管不顾的样子,忍不住也就开始怀疑着,对如意,李氏心里是不是另有其他的打算呢?
怀疑了一阵子,想想还是先把话儿传给倩倩,旁敲侧击跟他们两口子提一提,看看李氏跟赵启财的态度,兴许也是自个瞎操心,人家压根也没那多想头。
琢磨着抽空得去问问妹子,只是还没来及去赵家村,庄稼地就熟了。
头一天如意就上朱婶屋里说了情况,说是忙上几天的,等玉米收了再去作画。然后就趁着关全不注意,悄悄跟在他屁股后头去了苞谷地里。
她人小,一钻进庄稼地里就没了影,只管把关大哥割下来的玉米往篓子里捡,捡够一篓子就往板车上装。
关大哥连买带赁的,一个人就收整着六亩地,原先有大嫂,一人收割一人捡,拉够一车就往回送,倒能有个帮手,眼下就剩关大哥一个人,可关大哥偏又不叫她插手。
割玉米,捡玉米,晒干以后还要搓苞谷粒儿,全是关大哥一个人忙活,想想就知道有多辛苦。
正午不到,关全就发现了不对劲,心里头纳闷着,前头收割出来的,明明自个没收,咋就莫名就给人捡了去,而且还给搁在了外头的板车上?是谁给他装进板车里的?
玉米没少也就不难猜想,他稍稍用心找了一会儿,就当场在自家地里捉住了猫着小身板的如意。
关全累的满头大汗,火气也大,看着如意背着整整一篓子的玉米,不禁蹙着眉头吼了起来,“今个咋没上你朱婶屋?”
如意头低着,俩手一下下绞着衣摆,抿着嘴儿,闷不吭声。
“啊!?”关全声更大了,“问你话呢,咋不上你朱婶屋!”
如意还是低着头没吱声。
急的关全扒拉她肩头的筐绳子,卸了篓筐,她佝偻的小肩膀下一刻就松直了,他提着沉甸甸的箩筐,声音不自觉就缓和了,“你今个绣花是正事,赶紧给我回屋去!吃了午饭,马上去你朱婶屋学绣活!”
如意不用看,也知道关大哥发了大火,自她来,从也没这样惹过关大哥生气,别的不说,在这个事情上,关大哥特别的倔。关大哥这会儿火气大,她便始终没吭气,伸了个小手,又从他手里轻轻拽了一下篓子,用行动告诉关大哥,她要留下来帮忙。
关全气恼地抓了抓头发,把篓子往远处一抛,拽着如意往回走,“走,现在就去你朱婶屋,谁叫你下地来的?咋就这不听话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