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士气大振(1/3)
巴军的优势,无非就是凭借大口径的炮火和有利的地理环境。而想要突破这个防御区域,印军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要组织起更大规模的攻击浪潮。
在即将发起的第三次攻击行动中,印度的东路军指挥官毫不犹豫的就投入了2个整编的装甲旅和4个精锐的步兵团,将手中所有的步兵战车和三分之一的坦克全都投入到战斗中,可以看出印军主将的决心是何等强烈。
但实际上,这些被抽调出来的坦克,仍然大多是在印军将领眼中那些可以被损失掉的老旧货色,真正的m60坦克和“阿琼”坦克,大多都被珍而重之的放在队伍的中间,不肯轻易拿出来。
因为此处狭窄的地貌特征,如此大规模的兵力是不可能完全展开的,所以印军主将也有他的想法:让皮糙肉厚的坦克顶在前面,作为突击的主要力量。
一旦冲到巴军原来的前沿阵地上,就用坦克自身的滑膛炮去轰击巴军的高地防御圈,随后派出所有的步兵战车,将大量的印军步兵直接闯过巴军炮火的拦截,然后安全运送到敌人的阵地中。
有了步兵战车这样可靠的交通工具,完全能够将印度陆军4个团的兵力成功运送到坦克部队附近,然后在进行大部队的重新集结。
等到那时,步兵就能够在坦克战车的掩护之下,朝着巴军所在的战术高地发起冲锋浪潮,用海一样的人潮,去推垮巴军的防御。
可因为之前的战斗损失,印军现在掌握的步兵战车数量严重不足,没有办法,只好让步兵战车多跑几次来回,分批地将印军步兵运送到敌人的阵地上。
虽然在效率上有些不尽人意,不过当面巴军的实力有限,就算是这样的分批运送,也还是能够冲上敌人的高地。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近500辆坦克集中于如此狭窄的区域,这样的壮观景象,可是不少军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
庞大的装甲部队。在参战双方的面前徐徐展开,坦克排成了密集的攻击阵型,头上顶着敌人的炮火,不断朝着前方发起凌厉的突进。
一时之间。让连反手搓的印度东路军士兵也心潮澎湃,他们的士气开始有着恢复的迹象。
如此激荡人心的攻击阵势,却仅仅是为了要夺取两个不足千米的高地。那里是巴军驻守的防区,上面只有不到1个师的兵力。
印军的装甲坦克扑到巴军防御高地的山脚下之后,印度人摆开的架势就更让人吃惊了。
433辆步兵战车。如狼群一样在平地上奔驰着,它们冒着巴军的炮火,成功抵达了山脚处。在他们的身边,到处是爆炸和尘土,当步兵战车越过弹坑的时候,里面的人都是明显的晃成一团。
道路本来就崎岖,现在还要顶着无处不在的炮弹,每个战车驾驶员。都在乞求着印度的诸天神佛。希望能够或者闯过这处死亡山谷。
除了一些实在倒霉透顶的家伙,绝大部分的印军步兵战车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将一个团的士兵运送到了巴军火炮照顾不到的地方。
步兵战车的后盖放下,从里面涌出了蚂蚁一般的印度步兵,平时的训练看来是相当的马虎,许多的印军士兵都是慌慌张张的。连武器都拿不稳。
也有一些参加过上一次印巴战争的老兵,他们比较有经验。在一下车后,当即迅速地开始寻找可以隐蔽的地方。将自己保护起来。
而印军的步兵战车在卸下了它们原本所搭载的步兵之后,便迅速关闭车门,并且调转方向,朝着己方的阵地飞奔而去。
这些步兵战车,需要再一次穿梭于被巴军炮火所覆盖的那一片死亡区域,然后去搭载下一批肩负着攻击任务的步兵战友。
如此来来回回,山脚下,黑色的小点越来越多,汇聚成了一大片。
印军的步兵团,光是为了要在两个高地下集结,就花费了一日一夜,而且这种运送兵力的行为还是在巴军的炮火洗礼下进行的,因此印军也不得不付出了大量的伤亡。
可无论损失有多大,印军的战术目标还是达成了,在巴军的两个防御高地的下方,印军得以集结了大量的兵力,随后就是对高地上的巴军防守部队展开攻击行动了。
目前,印巴双方的大炮都停止了轰鸣。
因为在这样的距离之下,火炮可是不长眼的,带走的不仅仅是敌人的生命,对于友军也同样有着相当大的威胁。
只有巴军的高地上,还配备了一些迫击炮和反坦克炮,这些武器依旧时不时地开火,给印军送去一些麻烦和困扰。
与此同时,集合在下方的印军也不甘受辱,他们的坦克滑膛炮也随之向巴军还以颜色。可是因为滑膛炮的直线攻击模式,不利于曲线射击,无法对巴军造成多少麻烦,纯粹只是一种以壮声威的举动。
除开这些零星的炮火交锋以外,像之前几天那种激烈的交火暂时停了下来,毫无征兆的,似乎攻守双方都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之下,在巴军两处防御高地的东面,那里是早前的战场上。
入目所及,是100多辆装甲车辆的残骸,其中有不少还在燃烧着,可以看见若隐若现的黑烟。而战车残骸的周围,则是印巴双方士兵的尸体。
从战斗打响以来,这一处的战场,双方的总伤亡已经达到了1万人,远远超过了印军在东巴的损失。
而西巴战场的东线,自开战以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