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初战告捷(2/2)
春燕说,春燕谦虚地说:“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将这个球轻轻一踢,就传给了别人,大家都心知肚明,清楚所指,金莲就偏不信邪,就说了。说完之后,等于没说,不知道她要说什么,想表达什么信息出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云里雾里一般。
尹懋提出了一点意见,金莲马上重复一遍,而且语速十分缓慢,加上自己的感叹词和虚拟语气等等,算是积极发言了。
聪明人听了,就知道她在嚼别人吃过的馍,没有一丁点儿的创意,没有任何意思。
最后都不说了,春燕才说出自己的观点。话音刚落,金莲就要插嘴,春燕赶紧声明:“请不要重复我说过的好吗?”
金莲这才停住。春燕算是保住了自己言论的完整。
金莲还是领导面前的红人,有恃无恐,表面看起来忠厚老实,实际上肚子里全坏了。
刘秀为省钱,和同事们住一起的时候,当然,领导住单间,同事分男女,各作的集体寝室。金莲就表现特别好。每天早晨起得早,起来就开始把《圣经》摊在腿上,装模作样地读,还发出声音。
等领导自己弄早饭的时候,一般是烤热已经买回来的面包,金莲就开始拿着扫帚和灰铲,到处找垃圾扫。然后,拖地,其实,地面很干净,早在头天晚上就弄干净了,或者已经被其他同事清扫过一遍了。
再就是,弄完这些事之后,就拿着抹布,到处擦,也不脏,但是,就是要表演给领导看,给领导好印象。
德志才来的时候,就看见了这一幕,当初领导都在,德志还以为是办公室请来的钟点工,提供劳务的呢。现在看来,那抹桌子凳子的中年妇女,可不简单,那些道具是她用来表演用的,至于这些花拳绣腿蒙骗了多少人,能蒙骗多久,还不知道。
当领导不在的时候,金莲就原形毕露了,声调开始高八度,也不拖地、不扫地、不擦桌子,也不读《圣经》了。
或者也不到厨房里,不洗碗、不做饭、不择菜也不煮饭,看人家忙,她在旁边瞎指挥,做好了的菜她先尝一尝,评价一番。
领导看不清,受蒙蔽,还自以为聪明,把下属不当回事,实际上领导被卖了,领导还帮着数钱。人的悲剧就在于自己处于悲剧之中而感觉不到悲剧,这就是人类的通病,是最大的悲剧。
德志知道,春燕和金莲的争斗不会停止,除非她们中间有一个离开机构,或者两人都离开,或者其中一个死了,这种争斗才会停息。否则,就会永远继续。
因为制度不建立,谈不到健全;因为忠言谏言不被采信,结果就没有人再提,大家都昏睡,如同煤气瓦斯中毒,在沉睡中死亡,也不想当出头的椽子,先烂掉,反而得了骂名。干脆集体沉默,最后,集体灭亡,反正大家结果都是一样,都走向坟墓。
机构不用好人,偏信坏人,使坏人更加肆无忌惮,更加坏下去,好人就不可能继续存在机构中,最后,要么变色,要么死亡。
春燕的锋芒渐渐失去光亮,变得世俗起来,也学会了谄媚,像金莲那样说着肉麻的话,讨领导的欢心。领导非圣贤,也爱听顺耳之言,直言之人靠边站。要想得到实惠,必须放弃自己的信仰。要想得到魔鬼的好处,就不要装作光明的天使。
魔鬼指挥下的天使,往往更像天使,从来都不甘心失败,反而处处要得荣耀,归自己。
金莲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去村里的教堂。若有人问起来,就说:“去了镇上的教堂。”
一个礼拜天,镇里的教堂打电话问尹懋,尹懋是村教堂的负责人,他外出做社会工作的时候,教堂的事务就交给了他妻子。问尹懋金莲在村里守礼拜吗?尹懋说:“没看见。”
镇上以为她在村里守礼拜,村里以为她在镇里守礼拜,实际上她哪里都没去,两头瞒,又想让人知道她多么爱主,故意在人前卖弄。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十一奉献,不用向奉献箱投钱。可以说,从有了奉献箱以来,宗教就变得比较世俗了。奉献是自愿的,并不强迫任何人。如果非要集中一个时间不可,让大家奉献,实际上是让人难堪,周围的人都奉献了,难道还要纹丝不动吗?
叫人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段内奉献,实际是qiáng_jiān民意,带点勒索的性质了。
奉献的钱到哪里去了,不公开、不透明,让很多大发热心的人自然就对善款产生了怀疑。这种合理的怀疑实际对宗教的兴旺以及教堂的发展很有好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