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劝杀侯君集(1/2)
第二日清晨,群臣都得知了太子承乾、侯君集谋反的事情,群臣们都纷纷聚集在太极宫外,等待早朝时,大唐皇帝陛下对于太子承乾、侯君集的处置。
等候多时,只见太监总管王富贵从太极宫内走了出来,拿出圣旨,对群臣们宣读道:“太子承乾、侯君集等涉嫌谋逆。从今日起,封印一切东宫印信,革除侯君集等所有职爵。钦此。”
紧接着,王富贵又说道:“陛下有令,今日早朝取消。”
说罢,王富贵就转身返回了太极宫内,只留下群臣议论纷纷。
“不是谋逆吗?军队都调动了,怎么成了涉嫌谋逆呢?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吗?”
“听说侯君集的心腹、亲信,整个左、右千牛卫的众将都反叛侯君集了。陛下布的这个局,整整布了三十年啊。陛下对于军队的控制,由此可见一斑啊。恐怕侯君集如今都没有想到他的所有心腹、亲信都是忠于陛下的吧。”
“我一直想不明白,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这些朝廷宿将,哪一个在外领兵,不是嚣张跋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可是他们一回到大唐帝都长安城,就乖的像小猫小狗一般,一天到晚,连府门都不敢关,小心谨慎到了极致,如今我才知道他们是害怕呀。这帝都长安城中有一股力量,强大到让他们不得不感到畏惧,如果他们胆敢有任何其他的想法,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死亡。那股力量,就是陛下对于军队的掌控啊。有了侯君集这档子事,以后如果还有其他人想要谋反,那就不得不猜疑身边最信任的人,是不是都是陛下的人啊。”
“是啊,是啊,侯君集完了,太子承乾的储君之位也完了。下来。我大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重新设立储君了,众位大人心中人选吗?”
群臣都看向了魏王李泰,彼此心照不宣。所有人都知道。除了魏王李泰可以继任大唐储君,其他皇子都没有这个资格了。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
李玄、房玄龄则坐于李世民下首的左、右两侧。
李世民对李玄、房玄龄满怀伤感的说道:“今日,朕取消了早朝,就是担心群臣们一致要求朕严惩太子承乾、侯君集他们。群臣们一致要求朕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结果早朝取消了,事情还是避不过去啊,这不支持魏王李泰的山东豪族、朝廷中的很多官员,都齐声嚷嚷着让朕将太子承乾等人都赶尽杀绝,让朕立魏王李泰为太子了。
太子承乾是朕的第一个儿子,为人向来仁孝;侯君集的家人,为了朕,除了太子妃侯海棠,其他人都被海陵王元吉杀光了,侯君集为我大唐打了三百次仗。攻城略地无数,平灭了西域两国,全身上下共有五十六处战伤,其中三十二处,都是替朕受的。他们虽然反叛了朕,但是也是情有可原啊。对待太子承乾,朕给予的厚望太高了,太难为他了,犯了揠(ya)苗助长的错误;侯君集则是爱女心切,魏王李泰逼迫太子承乾太狠了。侯君集心疼女儿,心疼太子,才会被逼到了谋反的那一步啊。如果没有魏王李泰步步紧逼,朕相信侯君集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反的。”
说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动了真情,潸(shan)然泪下。
李玄、房玄龄急忙劝慰李世民,但是他们的内心里却十分的为难。李世民和他们说这番话,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要让他们保住太子承乾、侯君集两个人,李世民对于太子承乾、侯君集还是很有感情的。但是太子承乾、侯君集犯的那是什么罪啊?是谋逆,是犯上作乱,是弑君弑父,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啊。按照大唐律,那是必须要砍头的。要想在整个朝廷大多数官员都在支持魏王李泰的朝廷格局下,保住太子承乾、侯君集两名主犯的性命,那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啊?
李玄、房玄龄彼此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竟然给他们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
一番沉思后,李玄开口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陛下,你的心思,我们明白。太子殿下是您的儿子,侯君集是您的功臣,您不想杀死自己的儿子和功臣。可是毕竟出现了谋逆这样的大事,朝堂上百官们又群情激愤,气势汹汹,谋逆这件事,必须有人出来承担,给百官们一个解释,给朝野一个解释,给我大唐百姓一个解释啊。”
李世民诧异的看着李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太子承乾或者是侯君集必须有一个人要为谋逆这件事负责,他们两个中必须要死一个。”
李玄点了点头道:“陛下,说句心里话,朝廷百官们虽然都在上奏折,要求陛下对太子承乾、侯君集赶尽杀绝,但是他们最担心、最畏惧的是侯君集,而不是仁弱的太子殿下啊。
没有了侯君集,太子殿下就没有任何的威胁,也不再影响魏王李泰登上大唐储君之位了,可是如果侯君集活着,朝廷百官们可还敢再睡安稳觉了?侯君集性格强势,胆大妄为又长期带兵,我大唐军队之中,忠于他的势力,并不在少数。如果侯君集被放出,谁又敢保证刑部侍郎杜楚客满门被灭的事情,不会在我大唐帝都长安城,又一次次的再次发生?谁有敢保证侯君集不会将魏王李泰的府邸,屠戮干净?
群臣们都知陛下爱子心切,谁都不愿意为了一个没有威胁的太子承乾,而和陛下撕破了脸面,落了个两败俱伤,鱼死网破?可是侯君集不死,群臣们是无论如何不会愿意的?也是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