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外放知县(求订阅)(1/3)
“还未请教张年兄大名呢!”
“不敢,张进,张佳玉!”张进也是一拱手,自报了家门这才一脸微笑的对杨铭道:“还未恭喜杨兄高中探花,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到是张某汗颜啊,只不过得了个二甲第四....呵呵!”
虽说是汗颜,不过看的出来这张进却没有半点儿汗颜之意,反之却是一脸的得意,这其实也难怪,能位列三甲那便已经是鱼跃龙门,每四年一次科举参加院试者不计其数,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三甲一共取士也不过就那么两百多名,可见其难!更不要说期间早早便被刷下来的童生、秀才,算起来即使说是万里挑一也一点儿不为过。
张进能中二甲第四名那也是有着点庶吉士的资格!所谓庶吉士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自永乐二年开始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这期间其实就是到翰林院内任的短期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情况有点像后世的见习生或研究生先下方到某办公室熟悉下管理以及相关情况,然后再根据其情况来安排职务。
自明代英宗以后便形成了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而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其中庶吉士观政时间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因此张进身为二甲第四名那便是稳稳的能点庶吉士,虽然自得,但是不得不说他却是有骄傲的资本。
更何况看张进的模样也不过二十七八的年岁,能如此年轻日后的前程何止远大,根本就不用说他这样的青年才俊那必然是会被重点培养。
毕竟就一般进士而言。能四十中进士那是常态,可是如果四十岁中了进士那么观政三年便是四十三岁,之后按律当个七品的御史或者到那个部堂任一个主事,如此一来便是熬资历,这一熬便是四年,四年之后看其政绩再次提拔!
而没有被点重庶吉士的人那就更可悲了,不仅要观政而且下方到地方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顶多也不过是一个八品的县臣或者通判,想要做县令那简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比如说杨铭的恩师李道远那便是庶吉士出身。同样是在六部观政三年这才被下放到了蜀中担任洪城县令,可是比起一般的进士而言无疑他的升迁速度那便高了不止一个高度。并且有了庶吉士的出身那也是一种资历,就像后世到某某地方深造了一般,这种资历会被吏部记录无论是升迁还是调往其他地方为官都会有所考量。
总而言之,张进虽然出身比不上一甲的三人,但是在其他的二甲、三甲当中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乃是各大派系拉拢的对象。
“同喜,同喜!”既然张进抛出了友谊之光,那么杨铭自然不会拒绝,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那便是多一条路,能结实一个前途远大的朋友对他来说还真的不是一件坏事,不过他却有些奇怪。按理说他没有去拜见严嵩等考官这便是相当于得罪了严嵩等人,可是为何这张进却向自己示好?
不过他也只是这么一想便随之抛之脑外,因为这时候新科的进士已经几乎全部到齐,而礼部那边也来了一位官员对他们进行简单礼仪培训等待正式的开典!
真个东华门外都充满了一种叫做严肃的气氛,门前,中场。以及杨铭所在的尾曲都便的雅雀无声。
辰时一到,只听钟楼一响便见那东华门徐徐打开。
东华门,乃是进出紫禁城的正大门,每次打开都非同小可。
上次打开是因为放榜,这次打开是为授官,而其他时候也或是有重大事情又或者是外邦来朝,否则一般都是走其他门。
这便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国朝取士的一种态度。
“陛下有旨......”
随着太监的出现这授官大典便已经正式开始,因为所在之地乃是尾曲,所以太监的话根本就听不到,更何况当门开之时禁卫军、御林军纷纷手持兵戈一字排开,从东华门内侧一直往里面延伸......
威武,霸气!
根本就难及当时气势之万一!
众人都兴奋异常,就连张进也似乎豪气万千!
可是杨铭却并没有这种感觉,他到是觉得这种味道怎么就和后世的大型颁奖典礼那么类似呢?
先是到达了太极殿,然后便是文武分明各有站位,在殿堂的下方便整齐的站着杨铭等一众新科进士。
之后便是嘉靖的讲话,因为有发言稿也不知道是黄锦写的还是那位大臣写的,厚厚的一个本章被写的密密麻麻杨铭看到那厚厚的一叠简直都要奔溃了,心里暗暗想到,不知道嘉靖会不会看着这发言稿口渴?
“朕之继位以来,勤恳理国,然天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