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但为君故(2/4)
其中最小的一个,便是年仅五岁的宋弥尔。
而宋家就是那个一直默默支持着太后的人。
宋弥尔的娘亲与太后娘娘是手帕交,听说太后的女儿与儿子需要陪读,便将自己最懂事的女儿打包送了来给公主陪读。
而自己的长姊看不多自己只有三个陪读,便将两人的陪读都混着用。公主的另外三个陪读,都是与公主差不多大的姑娘,自当避嫌,于是沈湛便与宋弥尔更多的亲近了起来。
一开始,沈湛还觉得,宋家送宋弥尔入宫定然没安什么好心,宋弥尔才五岁,还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送进来陪读公主,当真不是故意让自己与长姊、母后堵心,故意出丑吗?
可日子久了才发现,宋弥尔当真···若不是偶尔还是会问出幼稚的问题,沈湛都要以为宋弥尔定是练了什么邪功,才会比真实年龄小上那么五六岁。宋弥尔的心智还显稚嫩,却完全不需要他们照顾,且头脑已经与七八岁的小孩对等了。
而宋弥尔跟着长公主,又与自己亲近,更是让好多依附宋家的大臣和宋丞相的弟子,倒向了自己这边,也让自己也有了些争位的底气。
不过那个时候沈湛还没有争位的想法,自己的母后也随着自己去,争位,就拼力一搏,不争,反正贵妃也不能够活。
母后从不勉强过自己。
而萌生出争位,是因为他的父亲为自己的弟弟取了表字。
他的帝王父亲一年看他不过两三次,甚至都没有给他取过表字。幸而先帝大概是怕别人以后讥笑英明神武的他有个不识字的儿子,因此并不阻碍沈湛去书房里头拿书出来读,哪怕贵妃撒娇也不答应。沈湛也就借着这些书,在母后与几位高位妃嫔的教导下,磕磕绊绊地长到了十二岁。
这个时候,他的父亲,为他七岁的小儿子,取了表字。
晟靖。
那天是他的小儿子沈沧七岁的生辰。先帝惊觉自己的小儿子都上幼学好些年了,如今正是要帝师授课的时候,却还没有表字,先帝当即彻夜查阅典籍,选定了晟靖二字。
晟:光明、兴盛。
靖:安平、稳定。
先帝是有多对自己这个小儿子寄予厚望,才会用这两个字。
要与国之社稷搭上脉的两个字。
那个时候,沈湛心目中对自己父亲的形象,才骤然崩塌。
都是皇子,一个七岁都有了表字,一个十二岁了都未尝有字。
一个从小长在父亲身边,三岁开蒙,五岁上幼学,一个直到十岁才开始第一次正式上课。
一个养尊处优,处处被人捧着,活得肆无忌惮飞扬跳脱,一个思虑慎重,谨小慎微,一步一个脚印。
沈湛甚至都不敢去他的父亲面前质问,为什么。
于是他走了一条更不一样的路。
沈湛在十二岁的时候去了暗卫所。
暗卫,并不是大历所有皇子都有的。
只有那些当作帝王培养的人,才会接触到他们。
而沈湛之所以会有暗卫,则是因为他是皇后的儿子。
哪怕贵妃再不愿意,先帝再不高兴,沈湛既嫡又长,群臣自然认为皇长子该有暗卫。
先帝无法,只得在沈湛与沈沧两人身边都安排了暗卫。
与沈沧不同,沈湛将自己的暗卫更当作兄弟。
十二岁的时候,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后,在越来越明白贵妃的意图,清楚她的手段后,在目睹暗卫所的状态后,沈湛下了个决定:去暗卫所磨练。
大历自建立暗卫所以来,没有一个帝王皇子会去暗卫所呆着。尤其是那些被当作暗卫培养的孩子,经历的暗卫培养都是非人的手段。
贵妃巴不得沈湛死在里面。甚至觉得这不过是沈湛想方设法吸引自己父亲注意的拙劣手段,去了暗卫所又能怎样?终日与奴才们混在一起,长出来的还不是个奴才?
先帝也不置可否,这个儿子他本来就不关心,管他去干什么呢。
之后,之后的沈湛,便成了如今这样子。
有母后教给自己的江山谋略,有敌对妃嫔处学到的算计暗算,有从自父亲处学到的无情残酷,有从暗卫处学到的冷漠杀伐,也有从那些照顾自己的母妃身上学到的敏感细腻。
而沈湛经历的这一切,也是为什么沈湛能不像一个真正的帝王一般与宋弥尔相处,能在算计的同时,仍旧纵着她、宠着她,不过是宋弥尔陪着他走过了自己最艰难的岁月,这样的情分,大抵会永远存在心间。
可是,江山与情感,朝臣与帝后。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好分辨的。
沈湛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大殿上的乐声已然响起,乐声节奏明快,迫使沈湛打断了他的思路。
这是一首特别特别明快的江南小调《采莲曲》。
《采莲曲》源自民间,不知所作者何人,多是在姑娘们采莲的时候唱出。
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一首单纯的,讲述采莲过程与风景的歌。
可当这首歌流传得更广,演唱者更多时,更多的人才发现,这哪里是一首单纯的采莲小调,明明写的便是男女之事!
鱼戏莲叶,不断拨弄,这种词句,哪怕是想想便叫人脸红心跳,却竟然被当作天真活泼的歌曲传唱了许久!
但自是有人不信,觉得都是这些人不纯洁,想得太多。
但《采莲曲》的热度也降低了不少。
民间天真的姑娘们,在采莲时仍旧会唱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