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医圣张仲景(三更求订阅支持)(1/2)
洛阳城这边,虽然诸侯们相继离开,但司州的风云依旧诡异,因为谁也不知道,残破的洛阳城,会不会迎来第二波致命打击······
一手在背后遥控了这场清退诸侯好戏的少年天子刘协,此时正在写“大汉防灾手册”第二卷,也就是关于冻灾和瘟疫的部分。
寒冷天气的席卷而来,不仅仅会冻死人畜,还会冻死庄稼。
对于家禽和农作物,刘协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多就是建议百姓在寒冬之际,弄一个大棚。
而最应该注意的,还是寒冬中,百姓感染伤寒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当人的身体,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环境中时,手、足、指、趾、耳等,会被冻伤。
很多时候,就算有蜂窝煤炉也无济于事,因为汉室子民的勤劳,会使得他们在寒冬中也会常常进行户外劳动,所以他们手脚冻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甚至会被深度冻伤。
刘协记得在后世有种说法,如果冻得脸疼那则说明还不真冷,如果冻到觉得全身燥热那才是真冷。
据说在冻得不行的最后阶段,由于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已经崩溃,很多快冻死的人会用最后一点力气把衣服tuō_guāng······
除了会被冻伤冻死外,因寒冷而引发的感冒发烧,估计会在老人、小孩中传开,甚至会导致流行性感冒。
若是流感传开,而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一旦大规模地爆发开来,那威力堪比屠杀!
在后世中,刘协看过一些纪录片,里面便有描述16世纪欧洲流感爆发的猛烈程度,当时欧罗巴人们称流感为“闪电般的瘟神”。
大流感最先从英国开始,然后一直蔓延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最后席卷整个欧洲。流感爆发的那几年,欧洲便多了数百万座新坟······
所以面对即将到来暴雪暴寒天气。流感是刘协要非常注意的事情。
而刘协记得,在当世有一个巨牛的名医叫做医圣---张仲景,他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奉为“方书之祖”。也被誉为中医的灵魂所在。
刘协私下认为,张仲景对于伤寒引起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等,都有极多的治疗手段。所以只要将此人找出了,让他将治疗伤寒的精妙医术,传给太医院的医工们。然后在由这些医工们,传授给民间的医生,那么以后百姓冻死冻伤的概率便会急剧降低。
而且刘协除了早就下发征召令给张仲景外,这几天也将通知发了下去,还有无论哪个州郡,一旦发生大规模感冒发烧现象,一定要加急上报朝廷,到时候便会让医圣张仲景出手,将流感压制在萌芽状态,杜绝流感的爆发!
就在刘协提笔要写预防瘟疫卷的时候。一个小黄门进来禀报:“陛下,张仲景神医已经到了御宿宫外,正在黄忠将军家里,替黄将军小儿黄叙瞧病~~~”
“恩,摆驾去黄府!”
坐在龙辇上,刘协想起了一些往事,上个月,“老当益壮”的黄忠,带着一双儿女兴冲冲地来到鼎湖宫,以为宫中的太医们可以将幼子黄叙的寒病彻底瞧好。
没想到这黄叙的寒病。是打娘胎出身便沾染上的,连医术精通的吉平太医都没能根治,只是暂时压制住了他全身的寒气而已。
为了留住黄忠,让这位“五虎上将”安心为天子卖命。刘协在月前便下令征召张仲景为太医,并且开出了极高的条件。
身为大汉天子,刘协自然不会傻到想要用高官厚禄来吸引这位医圣张仲景。因为据刘协对他的了解,这位牛医,是比较轻视仕途的。
在建安年间,他被封为长沙太守时。就很不务正业,经常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而他则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被人称为“坐堂医生”。
后来他便辞官,去了岭南隐居,在那里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而成《伤寒杂病论》。
幸好现在的张仲景,年纪不算太大,家有老父,所以没有跑去深山老林,而是一直侍奉他的父亲张宗汉。
而他父亲,先前一直在朝廷做一个六百石的小官,董卓西迁时,他们一家便趁乱跑回了南阳郡。
就在半个月前,刘协还在鼎湖宫时,便征召他父亲张宗汉为侍中,同时拜张仲景为太医。
然后刘协又密旨一封给这位医圣,道出想要再长安城开一个医学院的想法,希望张仲景能够作为医学院的内科院长,将他精妙的医术传授下去,让大汉有志从医的青年,能够得到一个良师的指导。
除此之外,刘协还委婉的表示,同样会征召华佗前来长安城,让他们两位能够经常地相互切磋医术。
出于天子的诚恳邀请,还有神医华佗对他的吸引,以及他老父张宗汉一定要去长安的决心,张仲景最终下定决心,跟着他父亲来到了关中。
“吁~~~”
刘备熟悉“陛下,到了!”的声音传来,让刘协心头一笑,下了龙辇。
映入眼帘的一座大院,外墙朴素,但又透出一股清新温暖的气息,这里便是黄府,黄忠子女的暂居之地。
当时汉升领命前去守武关,而他的儿子黄叙,依旧要持续地接受太医吉平的治疗,所以黄叙连同他的姐姐黄舞蝶,便一直跟着天子。
从鼎湖宫跟来御宿宫,她们姐弟虽然是住在宫外,但同时也受天子亲军的保护。
黄府门口,唯有一位秀雅绝俗的丽人,俏生生地立在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