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电影大亨邵逸夫(二)(1/2)
邵逸夫辛苦打拼半辈子,才有了tvb,不管遇到那一个,张口闭口就要收购自己的家业,你妈,摊上谁能不恼火?!
乌西里斯却冷哼一声,从怀里掏出了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说道:“董先生,你好,我请你帮个忙。vb股份,我认为你需要换一个信托人了!”
听到董先生和“tnb股份”这两个词,邵逸夫夫妇立刻停住了起身离开的动作,又惊又怒又无奈,最终又坐回来沙发上!
这个董先生,不用猜,也知道是香港特首。
至于tvb集团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其中邵氏家族掌控26的记名股份,香港政府掌控26的记名股份,另外48都是无记名股票,可以在股市上自由买卖!
这是因为tvb是香港本土最大的港资控股的免费电视台集团,本地传媒业的“领头羊之一”,政府和邵氏各占一半记名股份,标准的“并购模式”。
并购,说白了,就是拥有同等股份的合伙人!
其中邵氏掌控着管理大权;而政府掌控着财务监督权和新闻管制权;其中新闻管制权划给了香港警务处,这个是政治的需要。
香港政府手里的26的tvb记名股份,非常特殊,无法委托为银行信托,只能委托给了某大律师行代为执掌财政监督权。
一旦外资收购了邵氏家族手中26的股份,香港政府依然持有26的同等股份,便可以依据tvb上市协议的条款,优先拥有管理大权;外资只能拿到财务监督权和部分资产的分管权,依然无法掌控至关重要的“香港话语权”。
tvb集团如此,英皇集团也是如此!
用股份比例来分配利润,用董事会会议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用政治胁迫来解决问题,这个才是“改革开放”的核心要素。故此,并购模式,基本上通用于所有和政府相关的大型合资企业、大型国家项目等等。
话归正题。
乌西里斯挂断了电话,随手从桌上的文件袋抽出一份文件,示意陈法容递给邵氏夫妻关卡。
邵逸夫夫妇拿到《邵逸夫个人实业资产评估》之后,脸色涨红,瞬间都发紫了,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这份文件一旦拿出来,就等于乌西已经有了收购tvb的打算了,现在拿给他们看,就是一副有恃无恐地架势。
不是猛龙不过江啊!
当乌西和特首沟通,要拿走政府信托的26的tvb股份时,就有了足够的资格召开董事会了,而邵氏家族和高官层之中只要有一二人叛变,股权结构出现1的倾斜,乌西就可以将邵逸夫一脚从董事主席的宝座上踢下去!
外围的不记名股票,可以收购可以不收购,都无关大局。
不管邵氏是否答应,是否反对,乌西都可以力保陈小刀这个“无名小卒”,成为tvb的二把手。
李嘉诚的个人资产虽然是邵氏的n倍,但是他本身已经是垄断了香港的多个行业,一旦介入传媒娱乐行业,掌控了至关重要的“话语权”,香港就会转变成“李氏王国”了,立法会和特首等等都会成为傀儡,这个是政治问题了,绝对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邵逸夫是反李行动的“领头羊”,何尝不是“出头鸟”呢?!
乌西却不同,他在香港还没有实体产业,自然不会被上述因素所排斥。
总而言之,乌西一个电话,就将邵逸夫逼迫到了悬崖上!
邵逸夫毕竟年纪大了,被乌西强压之下,突然有些眩晕了;方逸华连忙取出降压药给老伴服下,夫妻俩相互对视了一眼,都看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六婶”方逸华长吁了一口气,站了出来,说道:“腓特烈先生,你赢了!我们可以考虑出售13的tvb股份,以及一半的清水湾地皮,你给个报价吧!”
这个13,也是采用了并购模式,来收购的,属于比较温和的收购方式。
对于乌西来说,首先借用邵逸夫的人脉资源等等,又能共同分担风险,而且留下了足够的余地,未来撤资也比较方便,可进可退啊!对于邵逸夫也一样,反过来也借用了乌西的部分人脉圈。
合作,才能共赢啊!
1957年,邵逸夫以32万港币买下清水湾地皮的永久使用权。他以地皮商业承租30年的合同,集合拍摄团队、影视道具等等资源,在此地皮上建立属于tvb集团旗下的邵氏影城,在漫长的30多年成了香港诸多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基地。
看清楚,永久使用权和商业承租是两个概念;而清水湾地皮和邵氏影城是两处资产,可以拆分的!
在97年之后,香港回归了,电影公司都一窝蜂的跑到内地去取景了、去投资了、去注册公司了,谁在搭理邵氏?!最让人头痛的是,天王天后等明星不满tvb的霸王条款,已经纷纷解约,自己建立个人电影公司了。
邵氏旗下的电影公司早在10年前就破产了,名下的电视剧拍摄团队起码有一半的时间都是赖在横店影视城不回来了。昔日繁华的邵氏影城,只剩下一堆古宅古堡古城小镇等等、以及一堆破烂的影视道具等等,除非出巨额重新打造,否则只能便宜出租,拍摄些僵尸片、鬼片、古装片等等,凑合着用吧!
目前,邵逸夫已经和向老板眉来眼去,准备在新界的将军澳工业村,建立一个小型的香港电影城,而邵氏影城(清水湾地皮),咳咳,一旦找到买主,随时可以申请破产!
清水湾地皮,名副其实的深海小港口,处于亚洲的国际贸易中心,自然是寸土寸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