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二轮人虫大战序曲 上(1/2)
在数小时间,潘文的舰队在k3、k1两个星系都分外安全的“路过”,黄金号在处理k1的星系扫描数据时,潘文也正处在选择节点上。
从k1出发,接下来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
其一,原路返回,这是风险最低的,甚至抵抗阵线方面的麻烦,潘文也想到了对应之法。
其二,走蓝国首都星系k2绕回,k2的驻军也许比边境枢纽要少,但是那里也许是边境之外玩家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若一时不查,可能惹上不小的麻烦。
最后一条路线是潘文想试试的——去钟楼星云,按基础星系分类法也就是ct星系。
区别于kt星团和星团不属于人类势力范围,由于蓝国势力范围包含k1、k2、k3这三个跳跃点,事实上阻断了“桥”那边的消息传到人类主社会,是否有更高级的智能没人知道,因此风险是未知的。
跳跃过程中,潘文做过一点准备工作,接收了一些本地电视信号交给舰队中的百合们去过滤,到现在为止,的确有两段一小时前重点标记的节目有提到ct系的虫子,这成了影响潘文决定的最后稻草。
电视节目没有涉及到虫子的直接拍摄画面,暂时也没发现官方节目的肯定,但是可信度应该还行。理由嘛,地面人甚至多半的太空人都会把关于虫子的事情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第一次人虫大战虽然持续了很久,人类获得了最终胜利果实拿下大片领土是不争的事实。时间过去那么久,在未亲眼见过的情况下,要一般人相信虫子能在更新了数代的战舰前保持威胁性都不太可能,除非有官方舰队的战争失利消息出来,不然都属于娱乐类的边缘消息。
通过星系扫描的分析结果,大致能判断蓝国境内没有成规模的海盗和抵抗组织,说明其国境内保持基本平稳状态。而玩家们需要练级点,抵抗阵线两个星系的战斗频度有点不够,假如ct星云有另一个练级点,的通了。
潘文的舰队想去ct星云,有两方面的风险,主要部分就是正在与虫子发生摩擦的蓝国私人武装,大概是以玩家为主的群体,他的舰队去那边有些势单力孤,遇上麻烦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在mr星系那边的人类密集区及抵抗阵线周边国家,都有人怀疑蓝国的势力范围可能已经在ct星云扎根,这意味着有存在官方舰队的可能。不过这些怀疑派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蓝国有大规模使用克隆人技术,按这个思路,就算蓝国在无人类管制的状态下载ct星云做一些开发,也顶多弄点资源星。其实对于这事情,相关商人会更容易判断,因为以蓝国的规模和它与外界人类势力基本没交流的现状,只要开发几个矿产星就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导致物价持续偏离价值。
就潘文自己的判断,蓝国不太可能在ct星云有太大的工程进展,他的论点方向有点怪,认为结果是由ct星云本身的特点导致的。
ct星云之所以叫星云,不像系统一样的叫星团,因为它与两者的状态不同,ct星云现阶段有至少一半的恒星没有点亮,而点亮的部分多是些质量不够的小恒星,它们无法提供足够的引力完成恒星系内的星云清理动作,直接结果就是那边的恒星附属天体偏小,具有开发价值的天体在距离密度上太低,这也是当初大开发时代人类社会没向ct星云扩展的主因。
在ct星云的这种特质下,蓝国的开发策略只剩下一种,就是在一个跳跃临界值内选定一个星系进行大规模人为环境改进,改进的目的是要该星系能维持一定的物资需求并在财政上能至少持平,如此才能不成为开发链上的负担。因为随着距离不断偏离人类主社会,物资和服务类型需求的降低会致使有些物资失去跨星系获取的意义,加上物资回到主社会的成本攀升、舰船在边缘地带遇到不可预测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增大等等,开发成本攀升速度会随着跳跃临界倍数的增加呈现指数级增长。
实际上mr251,潘文等几个家伙凑热闹的海默星系就是类似的情况,它恰好是人类社会向外延伸时,从mr250算起跳跃临界值中唯一的落点,而251到255都没有能快速改造为大规模居住地的原始天体,所以大开发就在那里中断了,等到局面定下,国家级势力想向外慢慢改造着扩张也得看周边邻居的脸色了,这才有了“拓荒者”的机会。
总之蓝国想在ct星云进行势力延伸,只能一个个星系改造过去,对于蓝国来说,太空文明发展到现在的时间,也就够它开发一个星系。不顾成本的先延伸再开发当然可以,不过那样的话蓝国现阶段应该支持不了那么多私人武装才对。
可能性和风险都经过评估潘文最后还是决定去看看。蓝国想同化全人类的理念太过奇葩,短期内看不到被人类社会主体认可的可能,它作为屏障导致的信息封锁会成为虫子发育中最坚固的盾牌,如果不亲自去一趟,根本无法评估虫子大概在什么时候会成为真正的威胁。
潘文对另一位管理者旗下的虫子虽然了解的也不够透彻,但起码知道那种虫子想跨越星系间以光年计算的空间进行扩张战争,需要什么样的虫子,只要能确认大虫子的有无,如果有的话对数量做完评估就能大概算出什么样的防御体系才能顶得住。
作出决定不到两小时,潘文的舰队已经来到ct156。
……为什么是156不是1或两位数,那得去问当年的科学家去,这追究起来可能得追究到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