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七十章 不降(下)(4/6)
清时报能带来什么好消息?当初诸军皆败,大家都指望着徐一凡能带来点好消息。现如今,徐一凡还没败,朝廷倒是提不上那最后一口气。当消息传遍天下的时候,谁不觉得天崩地裂?徐一凡又不是神仙,他一个人,不过也是朝廷的臣子,难道能挽狂澜于既倒?
大家想不明白的就是,咱们怎么就这样败了呢?…。
咱们比日本大几十倍,人口多十倍,兵多十倍。有钱,有兵船,有名臣,有大将,还有这些年地自强运动,怎么就败了呢?还败得这么惨,败得这么屈辱?
难道,真是路走错了?
上海的公共租界里面,日本侨民举行了趾高气昂的提灯游行。洋鬼子是最势利的,谁打赢了,就高看谁一眼。往日这些日本侨民。谁也瞧不起。又矮又穷,做些针头线脑的小生意,他们质量低劣地国产产品,那些洋火,铁钉,铁丝,洋布。谁也瞧不上眼,更喜欢大英国或者花旗国德意志国的。倒是公共租界的日本*子窝。大家有时候还乐意光顾。日本女人虽然布漂亮,但是胜在姿态够低够温柔——就算这样,日本*子还不算是一流货色,有身份的大爷还不去光顾,丢不起那人。
甲午一战之后,这些往日低声下气,跟上了发条一样见人就不住鞠躬的日本人。却从租界各个角落钻了出来,那样癫狂,那样不可一世地举行了提灯游行!这些小矮子仿佛将几千年地抑郁都发泄了出来,那个夜里,整个公共租界,听到地都是清国奴,支那人,还有大日本帝国万岁地呼喊声音!
在自己地国土上。却只能看到战胜国的国民这样庆祝,多少人躲在房子里面,捏着拳头就觉得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
平日不觉得这是一个国家,朝廷什么事情,和小老百姓有什么相干。只有到战败的时候,这种欺凌出现在头上的时候。才觉得国家和自己,从来就不可分割!
奇耻大辱,莫过于此!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读书人当中,已经有风言风语传出——也不能说是风言风语,简直是明目张胆的在那里放言。
天下大事,都是慈禧和李鸿章闹坏的!皇上要的是振作,要打到底。但是慈禧和李鸿章却怕皇上拿了权,少了他们地荣华富贵——要知道,海军衙门的银子。都拿来给太后老佛爷建了颐和园!前些日子。慈禧和李鸿章逼宫,架空了皇上。硬答应了小鬼子讲和。
小日本儿就是皇帝操权才强盛起来的,咱们大清,正正反过来!
在上海同文馆,那些拿着李鸿章津贴读书的学生闹了学堂,坚决不要卖国贼的津贴。江南制造局也闹了风潮,要赶走李鸿章委的总办,还要求将江南制造局划到良江总督的辖下。提起李鸿章,人人恨不得与汝偕亡。提起慈禧,往日绝不可能出现的破口大骂都不绝于耳。提起皇上光绪,人人都觉得是圣君蒙尘。在人们传言当中,南方督抚,以张之洞张南皮为首,甚至联电朝廷,询问皇上现在究竟如何,说什么朝廷地道统国体也不能变!
在这样沮丧、愤怒、大家同声一骂卖国贼的当口。谁还有心思关心大清时报还能发布什么消息,徐一凡到底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更别说还有隐隐约约的风声,说徐一凡本来是皇上想依靠的力量,内里面可以对付慈禧老佛爷李鸿章,外面可以和小日本打到地。结果他其实不是大清的岳武穆,而是大清的曹操!这么卖力打仗,就是想割据朝鲜和东北。皇上指望他地时候儿,他眼睁睁看着皇上倒台。而小日本儿为了拉拢他,也答应将东北和朝鲜许给他,而他就准备按兵东北,跟着李鸿章他们一块儿投降,当他的东北王了!要不是徐一凡往日声名够高,他这段时间也绝无消息,没有表态,要不然这个时候,他就能和李鸿章绑在一块儿!…。
就算人们关心大清时报,这些日子,也从这里得不到消息了。
大清时报,已经在给前些日子礼聘的抄写员,社论作者,评论员发津贴遣散。上下都有点人心惶惶,谭嗣同更是不见踪影,在自己的书斋里面绝不下楼,只是让工友们不断的将酒菜送上去。报务他是丝毫不问,每天只是喝酒喝一个酩酊大醉,偶尔长歌当哭,闹得楼下工友都不知道谭先生发了什么痰气儿。
谭嗣同胸中苦闷,无人得知。
作为在野清流之望,这次甲午战事北京城内的风云变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卷入是如此之深。正因为如此,他内心之痛,才是如此之大!
老师翁同龢,被锁拿。一份份的写着请罪的折子。
同道文廷式、张仲忻等,被锁拿,同样在写着请罪的折子。
他衷心期待的圣君光绪,此时已经完全架空。正在慈禧面前唯唯诺诺地听命。一份份地发着求和的诏谕。
而徐一凡,他一直以为可以相信,可以依靠地这位半恩主半朋友的人物。在对他寄予了那么多的期望,他却没有出现在北京城。翁同龢他们等来的却是李鸿章!
大清,降了。
华夏,降了。
书斋当中,酒菜狼藉。到处都是垃圾。多少本书都被撕碎,多少支笔都被一折两断。往日衣衫修洁的谭嗣同脏兮兮地蜷在椅子当中。只是深深的抱着头。
“…………国破已如此,我何惜此头…………谁都不想着皇上,谁都不想着这个国!降了,都降了…………徐一凡,你降不降?现在你可好了,朝鲜,东北都是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