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第一个懂得道理的人(1/2)
古无忧看着面前已然凉却的清茶,认真思考着先生此时的对道的说法,然后他有些迷惘。
如果道是要人们知道天知道它的一举一动,那么道的尽头是否为懂天,然后在天地律动前做出应该有的反应?
先生看着眉头紧紧皱起的古无忧,微笑问道:“是不是很难理解?”
古无忧沉默了片刻后认真地说道:“弟子还是不懂。”
“欲成事必愚,不懂才能更好得修行摹道。”
“可弟子连最基本的东西尚不清楚,到底怎样才能刻出这样的纹路来。”
“你感知到了天地灵气的流动规律,那便按照你所想的所认为的用识念勾勒出来。”
“可弟子是瞎想的。”
先生眉头微微蹙起,似乎是很不满意古无忧的一根筋思想,沉默了片刻后问道:“你认为这世间所有的修行法门是从哪里来的?”
古无忧并没有当即回答先生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让他不得不慎重地认真考虑。
人们自出生之日起,便是按照长辈教导诸多生存能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读圣贤之贤,走前人之路。
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在很久以前,这些长辈曾教过的事,是被谁发现然后传承下去得。
“这好像·····太难了些。”他想了很久,还是不得答案。
先生沉吟了片刻后说道:
“农工商学衣食住行,都有第一个人在巧合下发现这些最简单的道理。或者无数岁月前,有位大能走到某处崖前山路上,看着山石裂缝忽然心有所感,识念凝于身前,便临摹下了那片山崖的一应事物来。”
古无忧问道:“所以他就是第一个懂得道理的人?”
先生还是不认同他的说法,摇摇头说道:“他只能定义为第一个发现道理的人,当他发现藏在天地间的秘密之后,必然会再次尝试,如果他再次成功,那这痕迹不再是巧合,而是特定的存在,但谁也不知道那位修行人此后的一生有没有勾勒出第二条道痕。”
古无忧点头受教。
先生看着他说道:“假设第一位修行人是没有成功的,可他开了发现道理的先河,必定会有第二位第三位修行人沿着他的脚步而去懂得道理,天地之始无穷无尽,修行人无穷无尽,前仆后继不停探索着存在天地间的道理,那么便一定会有成功而自觉的先贤,而这已经成了必然发生了的事实。”
“那支持人们去发现道理懂得道理,然后开创出诸多修行法门的动力是什么?”
古无忧沉思了片刻后,试探着问道:“胡思乱想?”
先生这才满意地笑了笑,说道:“没错,就是胡思乱想。从无尽岁月前到如今,那些极其幸运误打误撞发现了天地间道理的人们,是孤单寂寞的,其他人不能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所以也就不能也很他们分担思索事实的一分半点。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在胡思乱想中发现道理,然后懂得道理。”
古无忧细细品味着先生的说法,沉默了片刻后问道:“所以弟子瞎想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凭有据自觉的存在么?”
先生端起青花盏喝了一口清茶,继续说道:“修行法门在无数人们的瞎想中被创造出来,那自然是有凭有据的。如若第二位发现道理的修行人只是一味地追求前人所寻找过的路,而不思进取的话,那又怎么能有如今长生不老的天地仙存在呢?”
先生又指了指自己脑门,继续说道:“摹道最中心的天赋就是这里,如果你能将想的敢做的可以无限放大,那迟早会发现你自己认为的道理。”
古无忧不解问道:“先生,那我临摹天地痕迹总归是要有个参照的东西吧?”
先生微微一笑,食指轻点了下茶汤,抬起手臂在身前的空气中极简单的画了画。
古无忧只感觉有一股湿意,从先生指头划破的空中无由而升,然后扑面而来,他下意识摸手伸去,发现脸上竟是湿漉漉一片,仿佛刚刚洗过。
先生看着他的模样不禁笑了笑,说道:“这是最基本的以物观痕,你只需要参考到那些代表着水的痕迹,便可以做到这一点。”
古无忧将脸上的水气擦干,不解地问道:“我参考这些前人留下的痕迹有什么意义存在?
先生的眉头微微蹙起,认真地解释道:“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你观摩天地间最基本的痕迹自然需要参考他们,但不是原封不动的抄袭过来,那样只能把你自己拘泥于他们的足迹里,更别说将诸多痕迹烙印在仙根上,使其焕发生机了。”
“可参考自然会有模仿的痕迹存在啊。”
先生拿过木棍在旧木桌上敲了敲,说道:“如同感知天地痕迹一样的道理,这些浅显痕迹对你来说只是借鉴,你不能被前人的脚印束缚住想象力,而应该放大自己的思维观察它们,然后忘记它们留下最本质的天地精髓,揉捏成属于你自己的道痕。”
先去认知前人留下的痕迹,然后去借鉴去忘记,最后再从中跳脱出来总结出自己所认为的道理,这种方法很难。
古无忧也是这么觉得。
他沉默了片刻后问道:“先生,既然前人可以观摩天地痕迹而懂得道理,那会不会有某一个人走出了不一样的路来?”
先生有些玩味的看着他,轻笑说道:“你说的是捷径吧?”
古无忧脸上升起几分尴尬,想不到说的这么委婉却还是让先生看出来了,他只好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