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第824章 宣传(1/2)
沪城徐家汇,好梦连锁影院。
这是好梦公司在沪城投资的第六家连锁影院,春节前夕正式营业,冯晓刚带着一众明星前往助阵,顺便宣传他的新电影。
连锁影院采用加盟的方式,好梦在其中占的投资比重只有百分之三十。
其余百分之七十是沪城本地的投资者,好梦提供影院的全套放映设备,负责影院的管理和运营,获得的收益按照投资比例分成。
并且设定一个亏损标准,如果影院的亏损高于某个数值,由好梦出资补偿。
这么做是为了坚定投资者的信心。
好梦能在两三年的时间内跻身全国院线的前十强,正是靠着这种连锁的扩张模式,快速的聚拢资金,形成规模和品牌。
同时,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当前院线整体尚处在亏损的状态。
在一线城市基本上能实现收支平衡,二三线城市的亏损较为严重。
冯晓刚带着的明星阵容颇为强大,包括葛尤、张国粒、徐繁、高园园,张涵宇、傅标、刘焙和范维等人。
对外宣传是“冯氏贺岁片全明星大拜年”。
他们将在沪城逗留两天。
除了在影院举行媒体和观众见面会,还有一场冯晓刚电影回顾展也将拉开帷幕,冯晓刚与记者和影迷分享影片背后的故事。
进军南方电影市场是好梦公司的发展策略,沪城是宣传的主攻阵地。
“沪城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到处是写字楼,有这么多的年轻白领,拥有那么多的手机用户,应该会有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产生共鸣。”冯晓刚讲述道。
“您怎么想到转变风格,抛弃一贯贺岁片的幽默搞笑?”记者提问道。
“说实话,老是按着一个方式拍片,导演也会有疲劳感。这部《手机》我也能按照《甲方乙方》的方法来拍,找几个人,拍四个小故事,将出现不同人拿着手机的遭遇。”冯晓刚回应道,“这样的故事我可以做得很好玩,把大家看得很高兴。但是这么下去,终究有一天,我不烦,观众也会烦。我必须要有这个危机意识,主动出击。”
“你考虑过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转变么?”记者追问道。
“我当然有过顾虑,《手机》里幽默的东西有,但不是主打,这片子的内容比较实,贴近生活,剪片子的时候,我狠狠心把很多精彩、搞笑的东西都剪了,还是想服务于整个影片的中心,不要太多的枝枝蔓蔓。”冯晓刚解释道,“至于说大家能不能接受,就要看观众是不是捧场了。”
“要是票房砸了怎么办?”记者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压力肯定会有,我现在经常想的不是要创新、提高,而是千万别掉下来,这部影片票房只要过了三千万,就会很有满足感,就不显得寒碜了。”冯晓刚淡定道,“哪怕票房真的砸了,也不见得是坏事,总结一下自己的问题,卸下包袱,创作上手脚也能放开了。”
事实上,《手机》的票房压力不大。
这部片子的前期投资是一千五百万,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总共不到三千万,光是各种广告赞助和版权收益就差不多有两千万。
特别是手机厂商,赞助了五百万,还邀请高园园拍了手机广告。
“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原说《手机》是以他为原型,并提出了抗议,冯导你怎么看?”记者抛出了一个敏感话题。
“这个事怎么说呢,我们拍的是一个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崔老师在这方面的名气比较大,大家可能会朝他身上联想。”冯晓刚斟酌道,“我们和崔老师解释过,谈过多次,只能说大家在艺术创作上有不同的理解。”
崔永原这个人的性格有点轴,坚持自己的想法,就算在华国电视台也是如此。
经过几次协商,他和好梦公司没有达成一致,通过媒体指责《手机》破坏了他的形象,影响了他的名誉。
好梦公司一直没有做出正面回应,避免矛盾激化。
“我在表演的时候参考了不少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像是窦闻涛,并不是用崔老师做原型,这是个虚构的角色,不算是好人,有点儿坏,和崔老师不一样。”葛尤接茬道,“你们做媒体的一定要澄清,咱们不能破坏了崔老师的声誉。”
“冯导你和葛老师合作过很多次,都说葛老师是你的御用男主角,你怎么看待葛老师在影片中的作用?”记者询问道。
“一部影片的成功,不是因为一两句得彩儿的话,而是整体吸引观众。这点谁也跟葛尤比不了,他有能力把平淡的东西变得生动。葛尤对影片的贡献非常巨大,这不是客气话,他考虑问题比较冷静、周到。一起合作这么多年,他不断用平和的态度提醒我这个不妥、那个不合适,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冯晓刚诚恳道。
“原来我找葛尤,他有名气,确实对电影的宣传和发行都有帮助,后来又变了,说葛尤是我的御用演员,好像他是我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对我们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们深入谈过几次,意识到这种合作对彼此都很重要。”冯晓刚思考道。
“国内的商业片越来越多,你能谈谈商业电影成功的秘诀么?”记者好奇道。
“很多人说我的电影和商业结合得好,其实我不是在和商业结合,我认为电影就是商业,这是我和其他导演最大的不同之处。电影需要巨额投入,这钱除非是自己的,否则就得考虑市场,考虑收益,投入流通领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