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章 宁夏卫的转变(1/2)
李定方拖曳着脑袋从四书五经中醒来,看着宁致远毫无条理的要求,面无表情地吩咐了下去,习惯,便成自然。
下人退下去之后,原本一张沉着冷静的脸立马愁眉苦脸了起来,这才是他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装酷,然后一个人的时候眉头不解。
上次宁致远成亲的时候,他没去,原因很简单,忙,并非是忙的走不开,而是他不能走开,出错了便没得玩了。
李定国的消息,陕西一群反民密谋着再次造反,据说因为朝廷又不给他们饭吃了,所以他近月来一直在收购粮食,或者说收粮食,然后运到宁夏,这种粮食不仅不要钱,还能让他赚钱。
因为那些琉璃,许多的富商已经找上门来了,李定方已经不再拒绝,只是要求变成了,想要粮食可以,用粮食当门槛,一万石起,就像宁致远在宁夏用的土地当门槛一样。
而南方的粮食没有北方那么的价格,粮食的收成也不少,一万石大约五千两便可以买到了,在照着宁致远的吩咐将琉璃讲个提高之后,生意是少了不少,但找上门来的商人却是多了许多。
月余时间,他便集到了五十万石粮食,这在他的意料之中,而且宁致远知道这才九牛一毛,这也是为什么本来吃不饱,造反之后就能吃饱的原因了,都是农民,抢的是谁的银子粮食?便是那些商人富户的。
大明十三省,富人实在是不少,而和外邦蒙古吐蕃做生意的也不在少数,所以这种琉璃提价之后更受青睐,而金陵已经几乎卖不出的原因在于,市场已经几近饱和了。
粮食来来往往,李定方很淡定,或许有人生来就能做大事,但此时宁致远的交代让他把土地里长出的枝条剪去顶端是什么鬼?土地不过数千亩,就算种稻子收成一般也不过是四五万石粮食,他现在财大气粗还不放在眼里,只是老是有一些奇怪的举动会被人鄙视的....
粮食运输的路上在陕西境内有着李定国的帮衬,况且陕西暂时还基本太平,没什么阻碍就运到了宁夏。
这么大的动静,粮食作为必需品,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崇祯也知道,但心里暗自欢喜还不说,竟然有人弹劾宁致远,西北今年又是大旱,宁夏颗粒无收,你给找吃的啊?
圣旨一下,各路官员不得阻挡为难,这其实就是废话,本来就没人敢拦着宁大官人要的东西,只是为难一下和他关系不近的人还可以,但这更彰显了崇祯对宁致远的重视。
内阁新添了一个成员,周延儒,是崇祯最信任的一个大臣。
江浙李家,现在所有生意都是一个小女子出面,李庭实在是无奈,女婿宁致远已经给他解决了难题了,但自己这个女儿实在是太倔了,坚持要自己来解决,由她去吧。
有些后悔让自己这女儿从小就和自己耳濡目染这些生意上的事情了,要不李今是对此一无所知也不会生出这种想法。
商人地位低下,而且又不是宁大官人的至亲,所以那些官员原本是很放心的欺压着李庭的,原本送了钱打通了的门路如今也不通了,谁让朝廷上下大多数同意了意见呢,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普通地方官员怎么忤逆?
李今是亲自出面料理生意却是让人始料不及,一个二品大员的未婚妻,圣上钦封诰命夫人怎能做这种事?这个女孩偏偏做了。
一群人是不敢怎么为难的,且不说他们本就是没事找事,而且李今是的身份就摆在那儿,还有直接面圣的机会,他们再为难便是嫌活的太痛快了,但李家生意之大,女孩是不能面面俱到的,总有疏漏的时候,就为难一下,所以还是有些小磕磕盼盼。
问题已经是不大,但李今是不满足,从她决定接手家族生意的那刻起,平息事端便不是终点。
宁夏卫,这儿比任何地方都要充满活力,因为,这儿干涸的地需要浇水,而相比于西北别处的百姓,他们日子更有奔头,至少,看得到光明。
宁致远抛却了与几个女孩温存的机会,烈日炎炎下,和众百姓一块往地中浇着水,松着土,不是惺惺作态,只是想重新感受一下这种感觉。
他前世一直到工作之前,每每回到了家中都会帮着母亲做这些事情,做起来显得毫不生疏,而唯一的母亲去世之后,便再也没有做过了。
宁夏卫六万军队,一万五千骑兵,四万二的步兵和三千的亲兵,也就是重甲兵,全都脱产训练。
见着这位年轻的巡抚干着这些农活,百姓们开始是有些惊讶,后来是....有些羞愧,因为他们诧异地发现,这位大人干得比他们还要好,还要快...于是埋头苦干起来。
从午时开始,现在已到了申时,宁大官人放下了手中的锄头,然后准备收工了,是他准备收工了,要开始...憋着气跑步。
他虽然给宁夏卫的百姓们划分了每人的区域地,但大家松土洒水都是不分界限的,当贫穷的时候,人会变得勤快和无谓起来,而吃穿不愁了之后,便开始有了私心,宁夏卫显然还在为了生计而劳作的阶段。
士兵们校场上还在操练着,百户千户甚至各军的将军都在面红耳赤地训斥着落后的士兵,显得极为的努力,这归功于宁致远上月成亲后宣布的一项举措。
每月的最后两天,各军抽签进行实战演练,败了的一方接下来一个月俸禄减半,全军从将军到千户都减半,这就意味着,下个月输了的一方就要少去几趟窑子或者悠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