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死不能复生(1/5)
2011年2月至5月这一次漫长的欧洲之行,对徐腾整个人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很多并购决策,他都是在办公室决策。
大部分的并购,说实话,也不亏。
至少70的企业,并购以后的一两年内都能扭亏为盈,15的企业,本身就不赔,只是利润不多,仅有15的收购确实是很难扭转局面。
毕竟,华银财团是比较擅长在资本层面进行并购和整合的跨国财团,这一点和国内的大部分企业还是不同,像中国化工真要收购先正达,后面如何融合都是未知数,搞不好要吃大亏。
华银财团要收购先正达的话,那就没什么问题。
这种本事就是练出来的,收购一家欧洲企业能有多少麻烦事,有多少坑,华银财团内部都是一门清,吃亏几百次,对应的手段也是几百种。
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聪明人特别多,又灵活,又务实。
整个华银财团内部比徐腾聪明的人,没有10万,没有8万,徐腾这水平,当年拼死也就一本,华银财团上上下下,清华校友都有1万,江州四大高校的校友5万+,985高校的江工大、江科大占一半。
现在网上有个笑话,说江科大某年某专业某重点班,1/2被华腾电子集团通吃了,另外1/2本校读研,准备三年之后再去报道。
徐腾吃了这么多亏,将海外并购的本事练出来了,但他又不准备继续在海外大规模并购了,因为他明悟了,终于懂了,为什么华为不去兼并西诺,阿卡?
最好的人才就在中国,即便对方还有很多人才,那就挖人嘛。
实业的战斗,永远都是在拼人。
5月份回国以后,第三元首不出国了,首都那边让他出门,他都不出去,就守在江州,一个产业接着一个产业,一个集团接着一个集团的清理。
一周清理一个,所有的问题都拎出来,目标都是一样的,深化整合,统一股权,架构层面做到最好。
现在就算有欧洲人指着徐腾的鼻子骂他盗窃技术和产品,他也认了,将别人吐在脸上唾沫擦干净,继续努力整合。
什么叫深化整合?
总部都在中国,海外都是分部,下达指标裁员,技术吸收了,实在处理不好就再转卖给其他国内企业,让别人做配套。
汽车行业暂停和福特的收购谈判。
徐腾的新决策很简单,将手里的品牌发挥到极限,华腾(同车型的欧洲版就是罗孚)、路虎、捷豹、阿斯顿马丁四个品牌只要发展起来,没道理挤不进全球四大车企的行列。
靠自身的努力杀入前四,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硬实力,靠并购,那终究还是水中月,虚。
徐腾的标准也很清晰,在海外并购的业务盈利了,扭亏为盈了,这只能叫初步整合,深化整合是要彻底吃透别人的技术和产品,拿过来,加速搞出更好的新产品和竞争对手死拼。
最后的彻底整合则是要将并购企业的品牌、人才、客户、形象,完全吸收过来,融入自身的体系,要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具体要怎么执行,徐腾不过问的太细,他的标准给出来,哪个团队能做到,哪个团队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哪个团队就上一个新台阶。
一句话,本元首统统有赏。
别的不说,徐腾发现自己有了元首的霸气以后,整个财团的事业也是明显犹如第三帝国的钢铁洪流啊,到了年底,他一查账,海外收购的企业基本都盈利。
因为不盈利的那些几十家困难户都卖了。
不要脸也没关系了,人才和技术弄到手,转手一卖,先将成本收回来再说。
匆匆一年,rmb汇率又涨到手抽筋,财团跟着央妈混,外资买涨的压力太高,央妈快出手挤出一部分压力避免升势太快,华银aig立刻心领神会,肆无忌惮的做空杀一局。
这种事搞的次数多了,高盛、摩根、美银也不傻,特别是美银,1/5的股权在华银-aig的手里,一贯是很擅长配合,毕竟这年头赚点钱不容易啊,谁会傻到和中国央妈这个级别的单挑。
高盛、摩根就比较尴尬,前面刚唱红,尼玛,跌了,等几天刚唱白,尼玛,涨了。
徐腾这位第三元首很忙,这一整年都没时间去华尔街开会,没关系,华尔街五巨头跑到江州开会,大家都是自己人,不能这么玩,对吧?
难得这帮华尔街的元老都跑到江州旅游,徐腾也是好吃好喝招待着,但是,想要一起瓜分央妈的信息红利,免谈。
这就是一群喂不饱的白眼狼,说翻脸就翻脸的。
搞巴西,搞阿根廷,搞欧元,搞日元,搞石油,搞天然气,搞黄金,搞棉花……大家都可以联手,你高盛是带头大哥,你说做空,我跟上,你说买涨,我跟上。
只要是剪外国人的羊毛,华银财团肯定积极配合。
rmb的汇率,你们想玩,没门。
不服?
大家搞起!
徐腾现在的元首霸气还是比较彪悍的,要说江湖兄弟,他也不少啊,法国兴业银行,他注资了25亿欧元,就当是拜把子的礼钱。
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西敏寺银行的并购基本没问题了,小小持股14。
再加上美银。
这些都是表兄弟,本家弟兄还有农行、交行,都是纳过投名状的堂兄弟。
江湖很乱,大家都要联手捞钱,互通消息,光靠彭博社这个华尔街的狗头军师在中间串联,已经不可靠了。
通过在苏格兰皇家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