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修约(1/3)
修约,也是当初嘉庆提出的三个条件之一,如今反过来唐人也提出了一样的要求。不过大唐的修约自然跟大清的修约那就不会是一回事了。
最早移民条约签订的时候,更多的是确定了一个意向性或者纲领性的文件,全约中最重要表达的一个意思就是,清国有义务协助大唐展开移民工作。至于具体的细节,很多都没有涉及,所以操作起来全由唐人自己说的算,清国偶有商议,不过大唐顾及的时候却不太多。
反过来,这样一个在条款上意义不明的条约,在青州案爆发之后,同样给唐人带来了一些麻烦。由于没有写清楚这个移民应该如何开展,清国的配合应该尽到怎样的义务,每年应该有多少移民总量,双方在移民上应该如何投入,都没有特别的交待。所以清国采取模糊的手法,或者进行消极应对的时候,对唐人来说也很麻烦。
所以事到如今,大唐也希望以一个更确定且更有利于自己的条约重新开始执行。
为了保住皇位,嘉庆对于不再纠缠唐人与青州案的关系,没有什么太大要求。高高提起轻轻放下,只要淡化一下舆论,随便惩治一部分人,自然就能揭过去。虽然城外打得稀里哗啦,但两军联合演习这样的名头打出去,多少还是能唬住一部分人的。毕竟现在又不是移动端互联网时代,就算是京内的百姓知道些什么,全天下人不一定知道。而全大清国的新闻媒体,绝大多数都跟唐人有瓜葛。唐人精明得厉害,这些天的报道都是按住不发,所以也给嘉庆留足了余地。
至于“联合军演”需要花钱,自然不可能像唐人开口要 万唐元那么多。但是嘉庆可以着兵部,筹划好几个商演,然后搞几个并不存在的什么军购案。这 万唐元虽然数额不算小,但是对于朝廷来说也不能算太肉疼。 万唐元看上去比以前大唐打仗所花的钱是要少很多。不过确实大唐陆军第一旅前后只打了三天仗,虽然军队开拔作战,从弹药、油料到粮秣,加上各种后勤保障,都是不小的一笔钱,受损的武器装备需要修复,这都是支出。当然这些支出绝对到不了八百万的级别,数百辆装甲车辆的运作费用虽大。打出的枪炮弹药虽多,然后满打满算100万唐元足以收场。
当然多要也并不是不行,清廷也出得起钱,只是就单纯白南的立场来看,他也不希望过度去刺激清朝,也不希望在清国头上猛发利市。即便他满脑子都是如何去吞并满清的打算,但是却没必要采用什么过于激烈的手段。他需要的仍旧是清国内部的有序稳定,这样是最佳维护大唐利益的手段。所以,大清国是可以乱的,但是乱必须由白南点头。毕竟是自己的国家。虽然现在坐天下的人是不应该的人,但是这钱还是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白南不愿意太过纠缠。
此时的纪昀心中居然略有轻松。世人皆认为唐人重利轻义,对于金银是精打细算,不喜欢吃亏。唐人却没有抓住这个把柄狠狠地敲诈清廷,甚至还给了一些看上去还不错的梯子,让嘉庆能够顺着下来,纪昀多少还有些欣慰的。
唐人做事强顽执拗,但是却也是敞亮的,用很多老辈人的话就说做事有章法有规矩。就前两个条件而言,纪昀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他相信皇上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甚至会跟他一样长长地松一口气。
而最关键的就是看最后一个条件了。
朱永芳手上自然有全套的大唐修约要求细节。实际上在大唐陆军第一旅开始“演习”的时候,大唐国内已经将这些东西发到了驻清使馆。
纪昀看到的是一份长达数百页的条款。现在跟唐人打交道时间长了,纪昀也渐渐熟悉了唐人的做事方法,唐人有时候很喜欢提纲挈领地给一个东西,但很多时候他们又喜欢把事情拆的特别细碎,一分一毫一针一线都不能放过。纪昀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是格外聪明的一种人,他们很会钻空子,而唐人也是中国人,他们讨厌被钻空子,因为那会很麻烦,所以为了防止之后的麻烦,他们宁愿一开始的时候麻烦一定,尽量把条款做得细致缜密,不给人留下什么空子。
唐人爱法尊法重法,只要落在纸面上的,他们都会拿出来用,而且义正言辞。大多数时候,这些东西不是用来束缚唐人做事的,而是保护他们的利益的。
纪昀翻开手中的新约,知道又要花时间了。大略浏览,纪昀的眉毛皱的极深,脸上的皱纹似乎可以夹死一只飞虫,他认真地看着面前的朱永芳,这位使节还是不慌不忙的模样,就坐在纪昀身边喝茶,也不催他快看完,似乎一切都跟他无关。
“怪不得头两个条件那么优惠,原来贵国是在这里等着呢。”
比起旧约,新约不仅在篇幅上大大扩容了,而且对于清国来说更加不利了。新约重申了唐清两国在移民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实际上权利是单方面的,义务几乎也可以说是单方面的。条约开篇就说明了,清国必须无条件配合大唐进行移民事务处理。
唐国在每年将制定下一年度的移民计划,计划将包括移民总人数、性别和年龄比例结构、移民来源地分布、迁移的补偿金额和模式,等等等内容。原则上,每年移民计划的总人数应为100万-150万人之间。条约上又对可以对移民数量进行调整的几种情况,从天灾到战争等等情况都有考虑进去,不可谓不细致。
这个规定相当于使得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