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统治阶级(1/2)
先秦,遵循《周礼》分封,统治阶级就是世袭天子、诸侯。诸侯再分封世袭的卿、大夫,士。
秦大一统后,辛亥之前,统治阶级是皇室、勋贵、士大夫,高门望族。
士与大夫都是先秦词了,大夫先是诸侯封官,商鞅后就是军功爵了,科举后读书人喜欢把好东西往自己身上套,三套两套的把士大夫变成文官与儒的称呼了。其实跟一般读书人没关系,跟儒也没关系。科举上殿,位列朝班,这才叫士大夫。士大夫的语境在这里就是文武官僚队伍。
中国统治阶级复杂就复杂在多了个科举,官员致仕一回乡就变缙绅,缙绅三搞两搞给你搞出来个宗族,大蜘蛛一样。
中国的统治阶级就是皇室、宗室、勋贵、士大夫,高门望族。士大夫是文武官员,勋贵是皇室用来平衡士大夫的,皇室宗室是皇帝羽翼,明英宗土木堡勋贵被扫光,一下子士大夫没人平衡了,皇帝说话就没人听了,几十年不上朝。八旗将佐就是军事勋贵阶层,一朽文官就没人制衡了,曾胡李左一bō_bō的起,大清督抚全被拿下,皇室想打打你的,它东南互保,各玩各的,皇室就成吉祥物了。
隋以前就有世家门阀,大的高门望族位比诸侯。因为科举,又多出一个地方的统治阶级,宗族,中国先秦之后皇权不下县,国人议政那套收了。不像西方一直有一帮乡下的小贵族领主老爷,武装地主。宗族与世家就是地方的统治阶级,与县令分庭抗礼,有事商量着来。
皇室、勋贵,文武官员与世家门阀,宗族。这就是大一统王朝时期的中国统治阶级,这帮人会压迫老百姓,忽悠老百姓,但不卖国的,因为没国了,只有天下。
晚清至辛亥后多了个资产阶级,多了个买办,多了个军阀,多了租借大亨,多了很多东西,一翻就是这样,磨合期很长,会多出很多东西出来,现象会多出来更多。这时候民国的统治阶级开始朝西方靠拢了,皇室勋贵八旗被扫掉了,替换上了督军,国会两院议员,咨议局议员,宗族,世家。
当时把美国那套搬过来了,有总统,有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议员的构成很乱的,一堆名人大师什么乱七八糟的知名人士,说了也不算,偏偏各有各的想法,节操又掉光,谁给大洋投谁。清末至民国地方上的咨议局与地方议会一直就被缙绅把持,平常商量着来,遇事谁枪多听谁的,宗族与世家影响力扩大了,资本家影响力扩大了。
民国政权组织形式先后实行过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制、执政制、大元帅制、委员会制,五权分立等各种政体,换体制的速度可与军阀通电的频率媲美。统治阶级这么一乱不要紧,不知道谁说了算了,我有枪干嘛听你一研究红楼梦的,我有钱干嘛听你一大老粗施行的经济法案,我这么普世价值你们怎么都不听我的?南边要选,北边认枪,北边要选了,南边又认枪了,乱成一团,有枪就是草头王,大混乱时代揭幕了。
民国时期,真正的统治阶级是军阀,官员,大资本家。地方上是小军阀,宗族与世家。多出个军阀与大资本家,剥削压迫老百姓不假,五毒俱全,但他们也不卖国的。一般的资本家也就工厂主,普通生意人,不是统治阶级。
买办既不卖国,也不是统治阶级,海贸就是进出口贸易,肯定要有这个职业,不然茶叶丝绸瓷器等大宗自己吃了?外商是不可能下乡一个村一个村的收购的。买办是中介与经纪人,与国有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不是政府干的,它只是允或不允,主力是民间力量,宋元明清的海贸大兴,中国长时期白银净流入,买办全是功臣,一边骄傲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一边骂功臣,会思维混乱。
买办是利益的放大器,你强,它放大你的白银净流入,你弱,它放大你的白银净流出。越是大买办越有家国天下情怀,清末四大买办没有卖国的,与国有功,收购大宗肯定要勾结封建地主,不然货收不上来,进出口与外国人一打交道肯定要勾结帝国主义了,清末崩了不赖买办,千百年来白银净流入的功臣,明末崩了不赖陈圆圆。
当初清末至建国时期打击买办是政治需要,大时代风云激荡之下,只为大目标服务,束缚手脚是不行的,边边角角顾忌不了,这是应有之意,这么干是对的。但既然改革开放了,就别拿狭隘的眼光乱定义买办了,管的了私企,管不了外企的,让私企无私奉献,就是加大它的成本,国家民族视角套入商业不太合适,资本是博弈方。反之操作没问题,逼捐外企,让外企无私奉献,这个可以有,与国有益。
什么时候一般资本家与买办地主可以在地方咨议局议会获得位子了,可以影响政策了,有民团武装了,这才够得上统治阶级。
日本本来是不必翻的,国小地狭,西洋人没兴趣,黑船来航算什么,兰学多少年来又不是没见过。晚清就不翻,拖字诀,那时代的统治阶级很清楚这是在裱糊一间破房子,但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农耕文明时你有多厉害,工业文明下你积弊就有多深。
农耕阶段与工业阶段的运作原理与统治方式,南辕北辙。工业社会不见得比农耕社会幸福,但农耕文明打不过工业文明。
古典资本主义一路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的加深,标准化制度慢慢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列强不可怕,可怕的是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