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第564章 浑水摸鱼(1/2)
夏日炎炎,热浪扑面。
洗澡沟的水稻也在迅速的成熟,叶子变黄了,谷壳也在变黄。李家也开始在做着收割前的最后准备,把稻田开缺放水,挖排水沟晒田。
“捉鱼喽!”
放掉水之前,李家还要把养在田里的鱼都抓起来,这些鱼养了半年,都有一两斤一条,挺肥的。用来腌稻花鱼正合适,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打捞一些送往长安。现在田里的鱼已经不多了,这次要一次性都捞起来。
管事在镇上大声的喊着。
李家捞鱼,但只会捞那些半斤以上的,那些更小一些的,是不会捞也捞不过来的。因此顺便通知下镇上的乡亲们,让他们愿意去捞的就去。
只要等李家捞完大鱼,他们就可以下去网小鱼了。
鱼捞完,就要挖沟排水晒田。
李超平时爱吃鱼,也喜欢捉鱼。钓鱼网鱼都喜欢,捉鱼也是一种乐趣。
日头刚偏西一点,不那么厉害了,李超已经迫不急待的穿上短袖、背心,戴上草帽,然后一只手拿着把三角网兜,一手提了个木桶。
承乾跟李超一样的装扮,跃跃欲试。
镇上,乡民和商户都也拎着桶拿着网,要去参加。倒不是大家买不起几条鱼,而是这确实是个难得的乐趣。
等太阳不那么厉害了,李超出门的时候,起码有上千号人跟着去洗澡沟。
三千多亩的梯田,地方很大,鱼不少,一亩哪怕还有百斤鱼,这也起码能捞三十多万斤。何况,根据之前捞鱼的情况来看,今年的鱼收获不少,一亩绝不止百斤。
如果是喂点饲料之类,多挖几条水沟,多弄两个水池,一亩田里养出个七八百斤鱼都不是问题。只不过今年算是才第二回养,因此鱼苗放的少些,毕竟鱼养的多,还得考虑一个销路问题。
李家稻田里养的鱼,平时销路倒也不错,自家饭店酒楼里用不少,京里其它饭店里也经常采买,长城的东西市还有城门外,都有鱼铺卖鱼。因为李家的鱼自己养的,捞的都是鲜活的,送去长安也多是活的,因此倒有不错的口碑。
而且李家鱼铺的服务也好,会帮人送鱼上门,甚至还可以替顾客杀鱼,这一点可是深受好评。
不过现在一次性的干鱼,就销不了那么多了,多数得做成腌鱼。
“开缺!”
老庄把头一声令下,于是李家的长工们开始握着锄头在田埂上打开缺口,水哗哗的放出去,通过水渠流进一个个的水塘里,这些水还是有用的,等收了水稻种了大豆后,还可以给田里放水浇地。
梯田沿超一层一层的,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不少储水塘,储存雨水,不必完全都靠水车车水。
挖开缺,便有人把自己的网兜放在缺口处拦着,小鱼小虾也会网到。
长工们继续握着锄头干活,在田里多挖几条排水沟出来,水稻已经长熟,连泥带土的挖到一边也没事。
水慢慢减少,那些水沟里的鱼已经开始不停的游动,荡起一个个波浪。
捉鱼开始了。
李超带头,赤着脚就下了水沟,拿着网捞,承乾跟在后面。一会一条,一会一条。
水越来越水,沟很快露了泥。
一些鱼已经游进了田角的水坑,有的鱼则搁浅在了沟里,这个时候都不用网,直接伸手捉就是。
沟里不仅有养的鲤鱼、鲫鱼,也会有一些其它的鱼,都是放水时从池塘里游进来的,什么黑鱼、鲶鱼、黄刺鱼、白条,还有泥鳅、黄鳝,以及田螺、和河蚌,还有泥蛇、水蛇等。
承乾在后面大呼小见,各种过瘾。
李超扫了几扫那条水沟,大鱼已经没了,小鱼杂鱼不少,就留给乡亲们吧。
“走,去水坑。”
“过来捡鱼了,大鱼捉完了。”李超吆喝一声,于是田埂了一群群的老头老太小孩子大媳妇们,立即哈哈笑着下田。
大家都很小心的没破坏水稻,只是从沟里走,伸手在泥水里摸着遗留下来的小鱼。
偶尔也会有人摸到一条一两斤重的大鱼,高兴不已。
对此,李家人并不会来收鱼,谁摸到就是谁运气好。
不少鱼进了水坑,水坑里不深,水满时也就是一米来深。只放掉了一点水,水坑里的水就排不出去了。
不过李家也不打算把水坑的水排干,留着点水,能够保证小鱼苗,而且等收了水稻,到时种豆也还要水的,水坑里的鱼直接用网捞。
来回拖个几遍。
网眼大小,刚好是能把半斤以上的鱼捞起,半斤以下的就留着了。至于有些漏网的大鱼,也就算了,留着明年好了。
一些小孩子,都直接跳进水坑里游了起来。
这些特意挖来养鱼的水坑,一般也就是十平方左右,小孩子在水里折腾一会,鱼都开始跳出水面了。
“摸到一只壳壳子。”
承乾也在水里浪,然后居然摸到了一只甲鱼,起码有两斤以上。
“晚上炖甲鱼汤吃。”
田间,一个个的大木桶里,装着一桶桶的鱼。
装满一桶,就有人抬下坡,洗澡沟里,有几个大的水上网箱,鱼放进去,能够更好的存活。就算是加工稻花腌鱼,那也是活的好吃。这样的天气,鱼一死,没一会就会臭掉,那就浪费了。
李世民带着侯君集张亮来到灞上,发现李镇今天人明显的少了许多。一打听,都去洗澡沟摸鱼去了。
等他们来到洗澡沟,才发现那叫一个热闹啊。
沟两岸梯田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