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平仓巷(六)(1/2)
现在的木工若是要携带工具去干活,一般骑电瓶车摩托车都可以,但是在二十年前,除了自行车之外,就只能骑三轮车。
那个年代是没有电瓶车的,而且摩托车也很贵,刘红军这种条件的人肯定买不起。
加之当年的工具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很多木工工具都非常笨重,运输很不方便。
所以,刘红军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林雷扫视了一圈院子,他记得穆东方说过,所有物品都原封不动地“1:1复制”过了,可是却没有看见刘红军所说的那辆三轮车……
刘红军明白林雷在看什么,补充道:“当年我的三轮车案发后不久就丢失了,那辆车很老旧,后来买也买不着相同型号的,只能放弃。”
穆东方重建“案发现场”是他儿子得自闭症之后,这个时间点与案发时间点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刘红军的车丢了,那也不能随便弄一部别的车来“滥竽充数”,也只能作罢。
陆芸看了林雷一眼,发现他没有任何表情,似乎在琢磨着什么要紧的事儿,也不便打扰他。
陆芸对在场三人说道:“这里的房间是按照平仓巷修建的吧?”
刘红军等人点点头,一齐说道:“是的,完全是复制修建的。”
陆芸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林雷,示意去房间里看看。
林雷当然没有拒绝,他收敛起了心思,开口说道:“嗯,我俩进去看看,其他人在外面等着。”
说完之后,林雷带着陆芸一起将东边和西边房间都仔细地看了一遍。
房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家具电器都是按二十年前原样布置的。
在刘红军的家里,林雷没有发现女人用品,根据资料显示,刘红军的老婆在九一年的时候,就“南下挣钱”,跑了……
在九十年代,去南粤省“挣钱”的女人很多,大家都懂得。
她老婆具体是做什么,刘红军说自己也不清楚,反正人都跑了,找谁问乔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没准即使刘红军知道了,也不愿意跟外人说……
而在白桂兰和刘成的屋子里,林雷看了几圈,也没看出什么异常。
想想也是,当年的警察又岂会没有查过?
这两家人是亲戚,家庭条件都不算太好,但也不是太差。
刘红军是木工,白桂兰当年是保姆,至少都是有正当职业的人。
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小老百姓。
从白桂兰的房间出来之后,林雷便带着陆芸以及李小安和古力一起走出了院子。而后,李东军等人也离开了院子。
等他们走远之后,陆芸将目光投向了林雷,小声地问道:“怎么样?”
林雷笑了,反问了一句:“你觉得呢?”
陆芸微微蹙眉,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摇摇头:“不好说。可能性很多,但是也不能胡乱猜测,没有任何证据。”
林雷点点头,眼睛却看向了下一站——一家挂着“北方水饺”招牌的的饺子馆。
在二十年前——即使是在现在,这种“北方水饺”小餐馆也是随处可见的,而且经营者多半选择在不算太热闹的地方经营,因为临街的铺面,往往租金很贵,对于店主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走进饺子店以后,林雷看见了两个人。
一男一女。
男的约摸五十岁上下,而女的也是差不多年纪。
男的是老板,叫李昌金,而女的则是老板娘,叫马芬。
按照资料显示,这夫妻两人当天都在饺子馆……
进入饺子馆之后,林雷并没有马上问话,而李昌金夫妻也没有说话,显然他们知道林雷是干什么来的。
林雷进入之后,直接穿过了大堂,进入了厨房。
这家饺子馆的厨房很小,小得只放得下锅碗瓢盆。
一口煮饺子和面条的大锅,几乎就占了厨房一半的地方。
这里不光是提供饺子,也卖面条。
在二十年前,面条的价格肯定比饺子便宜,那些手头不那么宽裕的食客,多半便是来吃面条的。
当然,现在这年月,饺子的价格还真卖不过面条,饺子再贵,能贵到哪去?可是味千拉面吃一碗面,你试试?
林雷很快就从厨房出来了,在里面实在是太局促,连转身都很费劲。
“那天的生意怎么样?”林雷看着李昌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生意?生意不好,没什么人。”李昌金似乎是回答过很多次了,所以想也不想,直接就回答了林雷的问题。
陆芸微蹙眉头,看了一眼饺子馆大堂的布局。
这里摆放着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的每一边,都放着一跟长木凳。
也就是说,桌子的四边都是要坐人的。现在的餐馆一般不会如此布局,最多也就是桌子的两个边坐人而已。但是在二十年前,人们没有这么“讲究”,一张桌子分别坐着四个不相干的人,那也是无所谓的。
“案发那会儿正是晚饭时间,为什么生意不好呢?是平时生意都不好么?”陆芸问李昌金道。
李昌金还没回答,他老婆马芬先吱声了:“因为太冷啦!那几天东方市特别冷,巷子里人流量比平时少了一大半,我们的生意自然也不行。我还记得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下雪呢!”
在马芬身边的李昌金又补充道:“平时我们店里生意还凑合,就那几天因为天气不好,所以生意也比较冷清。”
陆芸看了林雷一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