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六剑筑基,谷中人(1/2)
白鹿谷,白鹿书院所有外院弟子修炼之所,位于匡山五老峰中间,是一方巨大的山谷,纵横有数里宽阔。
谷底,有一条小河横穿而过,名叫白鹿溪。
沿溪水两岸,向外延伸,整个谷底,熙熙攘攘的分布着不下数百间茅屋,皆为弟子的住所。
如白鹿书院这般,每三年都要开山门招一批弟子,补充新鲜血液,延续传承。
当然,也并非都如此,偶尔也有特例,譬如叶鼎,便是半路出家,被他父亲花费巨大代价送进这白鹿书院来的。
而且这类人还不在少数。
但是,无论你是谁,怎么进的书院,都必须遵循规矩,只要一入门,都得先在这白鹿谷中修炼,这是书院的底线。除非你功成筑基,辟海纳气,亦或是满了三十岁,还不曾筑基成功。
这两种人,通常有两个结局,前者升为内院弟子,继续修炼,后者降为杂役弟子,参与书院建设。
三十,而立之龄,对武道而言,是一个分水岭。
武道休命,亦修心,三十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三十岁以前,人对世间诸事的认知,大多还属于初学者,能够改变,而三十岁之后,就已基本定型,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
屋子里,叶鼎静静品悟不久前听到的这一番话,深感道与理。
三十岁吗?
叶鼎眉头微蹙,“太迟了,若想将母亲的牌位移入家族祠堂,家主之位,我必须争取到,十八岁,是我唯一的机会,届时,我当可以家主继承人的身份,移母亲牌位入祠堂...”
紧握手中的《药经》与《君子六剑》,叶鼎深吸一口气,这些将是他完成心愿的重要依仗,只要能在三年内筑基,炼出武道真气,到那时,纵使有何变故,他也能有几分自保之力。
在叶鼎来看,虽说三流不强,但至少算个高手,自保足矣。
至于母仇之事,叶鼎有自知之明,元神之路,非一朝一夕能成,需徐徐图之,在此之前,叶鼎不打算暴露。
大秦天朝,嫡长子继承制。
叶鼎绝不怀疑那些人的底限和实力,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叶鼎更深知,在风林侯府,有人恨不得他早死才好。
...
是夜,寒风呼啸,声如狼嚎鬼哭,猛烈的山风,吹的破茅屋“吱哑”作响,让叶鼎不禁担忧,这茅屋是否坚持的住。
然而,事实证明,叶鼎的担心是多余的,茅屋虽破,但终是坚挺了住。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时,整个白鹿谷沸腾了。
“快看,下雪了。”
山中的风雪来的急,走的也快,天空放晴,叶鼎推开屋门,入目所示,白茫茫一片,积雪足有一尺多厚,在阳光下,反射出绚丽的光,远处,白鹿溪结成一个整体。
再过半个时辰,辰时,骄阳初升。
叶鼎走出茅屋,这时,白鹿溪两岸,早有人聚集在那里,四周的茅屋中,陆陆续续还有人走出来,皆是男子。
白鹿谷,以河为界,延河而居,分河而治,女子皆住在对岸。
虽说大家都是武林儿女,没太多的避讳,但这里终归是儒门学府,男女有别,多少总要有点顾忌。
大秦天朝,并无“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女子同样可以学文,习武。
这种改变,尤以这一代秦皇为最。
乱世将至,当代秦皇,有大雄心,大魄力,作《莽牛劲》传天下,使全民休命,人人习武。
岸边,当叶鼎赶至时,有一中年儒士早等在那。
“是他。”
叶鼎一怔,尽管有几分惊讶,但并不意外,中年儒士叫顾征,是管理白鹿谷唯一的执事,为人很直,昨日,就是他接收叶鼎入的谷。
似乎是察觉到叶鼎的目光,中年儒士转过身来,“你来了,倒挺准时的,昨日可曾参悟《君子六剑》。”
中年儒士一开口,便询问叶鼎是否领悟筑基功。
《君子六剑》,从白鹿书院初建,便开始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是天下有数的顶尖筑基功法之一,取自六式基础剑术,拔、刺、劈、砍、撩、点,对人体皮膜筋骨的锻炼,堪称达到极致。
这样的上乘武学,要说叶鼎一天时间,尽数悟透,明显不可能,但要只了解个大概,叶鼎还能做到。
“拔剑悟三分,刺剑懂一分,其他目前尚未明悟。”叶鼎如实回答。
听闻这话,顾征不禁眼前一亮,少年的悟性出乎他意料,原本在其看来,一天,叶鼎能将拔剑悟个半分,一分,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于,六式一式不悟,也并非没可能。
但现在,叶鼎却给了他巨大的惊喜,三分拔剑,一分刺剑,可见不凡。
毕竟在此之前,叶鼎可从未习过武。
很好!
中年儒士赞赏道,像是一点不疑叶鼎有没有骗他,因为叶鼎所言,是真是假,很快便能知道。
与此同时,周围,很多人听到叶鼎的话,纷纷斥言,表示不信。
“吹吧,一天悟六剑,当自己是天命准圣不成。”
“我也觉得是假的。”
同为少年,又有谁甘认自己不如人,尤其一些老人,更嗤之以鼻,“少年无知,真敢说,我白鹿书院的《君子六剑》又岂是那么好悟的。”
叶鼎没修过武,在大多数老人面前,一眼就被看穿,做不得掩饰。
“不一定,要知人家可是当朝风林侯长子,地道的小侯爷,说不定是个武道奇才,天资悟性惊人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