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巨人始动(1/2)
早在第一次朝鲜君臣商议向大明求援的过程中,东人党是支持的,但是朝鲜这个激烈到了几乎是意气之争的恶劣党争环境之下,依照对方赞同的我一定反对这个政治原则,同属西人党范畴的南人党和北人党自然是要反对的。
然而柳成龙却很清醒的认识到这场战争没有大明,朝鲜政府是无论如何无法战胜日本的。
可是为了所谓“政治正确”的原则,他只能旁敲侧击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见,一直到政府军的抵抗彻底失败,大家仓皇出逃平壤,即将往义州出逃的档口,柳成龙再也无法视国家安危于不顾。
他强烈建议李昖向大明求救,促成朝鲜政府向大明求救,从而成为了西人党两个团体内的“叛徒”,这为他在战后遭到陷害埋下了伏笔。
然而在他的心里,党争绝对不在国家安危之下,较之于那些丧心病狂的党人,他,还有最基本的良知,他所提拔的人,都是明军为数不多的可靠的队友,比如李舜臣,比如权栗。
六月三日,柳成龙接到辽东都司的两位调查官员以后,细细询问了一下来意,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两位来平壤,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来澄清朝鲜和日本是否勾结到一起的问题,大明内部现在对出兵援助朝鲜还没个章程,只想弄清楚朝鲜到底是不是和日本勾结,想要图谋大明。
想证明朝鲜跟日本没勾结,这还不容易?看看朝鲜军队和王室的惨状不就好了?
柳成龙带着他们在平壤城内外转了几圈,让他们看看朝鲜军队的惨状,又去王室驻地看了看王室的现状,然后又去城外转了一圈看了看日军的嚣张,林世禄和崔世臣这才相信,朝鲜人确实没跟日本人勾结,而是被打得很惨,他紧紧地握着柳成龙的手,说我一定把朝鲜同志的艰苦状况转达回国内。
到这里,之后来回几次折腾,又让画师画了李昖的肖像画之后,明廷才算是最终确定了朝鲜的确是遭到了侵略,而不是和日本一起图谋大明,那么接下来,是否出兵援助朝鲜就是主要议题了。
然而这些朝臣现在都还不清楚,万历皇帝到底为这场战争已经做了什么准备,这位皇帝像个懒散的武林高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的杀招。
辽东军至少有三千骑兵可以随时入朝支援。
这是当前状态下万历皇帝可以做到的极限——不知道日军兵力,不知道日军战略目标,不知道日军进犯路线和方位,不知道日军的战术和战斗素养,饶是深居内宫的皇帝也很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被萧如薰一提醒,他更加坚定了要先派点兵马去试探一下日军兵锋的想法,辽东军就是最好的选择。
萧如薰的话却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开始为试探实力之后的第二阶段动兵计划做准备。
而他的第一阶段计划则由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二人为他打理,他还要腾出精力和朝臣争论换太子的事情,辽东那边,派兵游击北岸的事情,则被辽东巡抚郝杰推动下去了,不得不说,这个郝杰是个牛人,不仅能和李成梁对着干,把他的那些丑事都给抖出来,还特别对日本感兴趣。
他没事搜集了许多关于日本的资料,后来把这些资料攒在一起,跟别人合写了一本极其牛逼的书,叫做《日本考》,《日本考》比许仪后和苏八等人的报告要详尽得多,举凡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不一而足,就连女人涂齿、种地节气之类的事,书中都有专题论述。
更厉害的是书后头居然还附了一套完整的日文词汇表和日本诗歌选,其对日本国情研究功力之深,到了民国之前都没人能够超越。
明军第一次入朝,少不了这位的推动,当然了,朝鲜的两位官员在大明两地的哭诉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就是在北京的申点,哭遍了各大衙门,得到了朝臣的普遍同情,一个是在辽东哭遍各大衙门的李德馨,据传他连哭六天六夜,哭动了辽东的大佬们。
当然,这绝对不是几滴眼泪水就能搞定的,蓟辽总督蹇达上了封确认函给兵部,兵部尚书石星说皇帝点头了,让你看着办,意思就是辽东军的调遣得到了皇帝的点头,三千人你看着办!
至此,万历二十年六月十五日,历史依旧,一个名叫祖承训的副总兵成为第一波入朝军队的指挥官,第一批渡江入朝的部队戴朝弁、史儒部一共是一千零二十九人,马匹一千零九十三匹。
整个辽东与朝鲜半岛、整个中华帝国,乃至整个东亚都围绕着这一次小小的渡江行动而开始加速转动起来,地缘政治震荡出层层涟漪,埋下各种各样的因果,促使旧的政治板块应力达到了一个巅峰,以这个节点为标志,剧烈地碰撞,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巨人开始动了。
渡江的这支军队,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常年在辽东作战,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军纪严明,进入朝鲜以后也没动群众一针一线。
当然,这也是辽东军里为数不多的军纪严明的部队,大多数的辽东军都是残暴且贪婪、英勇而善战的,是战斗力普遍低迷的明军战斗序列里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军团。
萧如薰得知辽东军出兵是在六月二十日,经过了朝廷的封赏和庆功宴会,正式得到了平虏伯的封爵成为军中新贵之后,在和父亲团聚的家宴上,得知的这个消息。
和父亲的团聚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