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地主家没余粮(1/2)
袁云奎陷入了沉思。
按照袁大人原本的想法,陈家父子是在自己手下的军户,就算他们再有能耐,就算那小子抓住了自己的把柄,他们也翻不了天。因此他们手里有好东西的话,自己该伸手时就可以任意伸手。
这么多年以来,因为陈青云的低调和顺从,袁云奎差不多已经忘记这是背景深厚的中原陈氏的后代。
现在看来不行了。
俗话说,烂船还有三斤铁,现在看来就是如此了,没想到陈家还有参将刘克喜大人做靠山,如果这是真的,那自己还真的不能乱伸手了。
袁云奎决定改变策略。
不愧是老狐狸。想明白以后,袁云奎哈哈一笑,说道:“贤侄啊,你言重了,我和你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岂会亏待你们父子!”
陈耀祖敲山震虎的目的总算达到了,他也决定见好就收。
于是他也笑着说道:“老袁啊,这样就好,我这人也喜欢交朋友。朋友对我好,那我会对他更好,但是,谁要是算计我,我就会十倍百倍的算计回去。”
袁云奎叫苦不迭。
他一个父辈之人,竟然在这小子的连敲带打之下,被降格成为朋友、以平辈资格来相处了。
不过他也意识到,这小子跟他父亲真的不一样,非常的难缠,而且也鬼精鬼精的,什么事一看就透,真的不好忽悠。
袁云奎再次转移话题:“哎呀,说了这么久,你这些好吃的什么时候才能弄好啊,我都嘴馋了。”
袁大人又要郁闷了,因为陈耀祖竟然说道:“老袁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有好吃的怎么能忘了小姨子呢!袁二啊,你去趟袁府,把袁小姐叫过来。”
袁大人真的很肉疼。
他今天之所以没有带袁咏怡来,就是因为对这小子起了戒备之心,不想让女儿跟他接触过密,谁知道还是被这小子给惦记上了。
罢了罢了,现在跟这小子的关系还得靠女儿来缓和,那就让她来吧。
袁云奎向袁二挥了挥手。
等袁咏怡欢天喜地赶来之后,美食终于可以开吃了,袁大人也总算吃到了传说中的富贵鸡,味道确实不错。
有了美食和美酒的缓和,气氛一下子又变得融洽了起来。
可袁大人真的不甘心。
酒过三巡之后,他又开口试探了:“贤侄啊,我看你给了小怡子一块很精美的照子,是你工坊制造的吗?”
看着一脸渴望的袁云奎,陈耀祖没好气地问道:“老袁啊,我问你一个问题啊,你为什么这么急着赚钱啊?连我盘子里这么一点小利你都不想放过,难道你真的很缺钱吗?”
陈耀祖的这个问题弄得袁云奎很尴尬,也问到了袁云奎的痛处。
袁云奎叹了一口气说:“我可是养着几百号人呢,能不缺钱吗!”
接下来袁云奎开始跟陈耀祖算起账来,这不算还不知道,一算还真吓了陈耀祖一大跳。
要知道,袁云奎手下可确实养了不少人,光军丁就有近300人,匠户也有四五十人,再加上其他的家仆的话,差不多400来号人。
光是这些人的月银,袁云奎一个月的支出就得七八百两。
而袁云奎的主要收入来源,最大的一块自然是地租,其次渔业那一块也能给他带来一定的收益,再其它就没了。
加上袁云奎原本就大手大脚惯了,导致他现在每月的收支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平衡,如果没有意外之财的话,甚至还有可能要贴老本。
说白了,袁云奎养的这近300号军丁就是一个无底洞。
要不是袁云奎原本家大业大,他这个千户早就干不下去了。
说来说去,这还是由于明朝的军户制度所造成的。
在明朝早期,在军屯制度的规定下,一部分军户种田,一部分军户当值,下了地就是民,穿上制服就是兵,一部分种地的养另一部分当值的,确实能让各卫所做到自给自足。
到了明中期以后,随着军田的流失,军户的逃亡,军屯制度开始变得名存实亡。到此时,各卫所还想自给自足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卫所制度开始名存实亡。
从明中期开始,募兵制开始实行,但在边远地区,因为防务的需要,卫所还需保留,为承担防务工作,军户已大量流失的卫所也只好采用募兵制来招募军丁。
养军丁是需要粮饷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开始规定各边防卫所的粮饷转由中央调拨、地方供应。
以东莞守御千户所为例,按照规定,其粮饷名义上是由中央调拨,但实际上是由东莞及新安地方政府来供应。
这样问题又来了。
明朝文官当道,小小的七品县令根本是无惧千户所这五品武官的,因此规定应该由地方供应的粮饷,从拖到欠,再到不认账,这部分粮饷来源慢慢又变得名存实亡了,各卫所长官不得不想办法去自己解决。
那些防务不是很重的卫所还好办,养不活那么多人,那裁兵就是了。
因此很多卫所慢慢变成了光杆司令。
但东莞守御千户所这样的地方不行啊,倭患严重,山寇也多,防务不是一般的重,当光杆司令还真不行,很容易掉脑袋,因此袁云奎还是不得不养上近300号军丁。
这就导致了袁云奎看似光鲜,其实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用一句陈耀祖熟悉的话来说,这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如果再让陈耀祖给一个客观的评价,那就是袁大人其实没什么生意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