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擒拿窃贼(1/2)
“这位是杜五,诶?”范斯远要为他们介绍杜玉清,一回头看见杜玉清已经和婉娘、明茂官避到远处,一下醒悟过来,杜玉清不愿意,也不方便和他们认识,便改口道:“杜五是杜家的远房亲戚,我如今住杭州府同知杜大人的家里,杜五便陪我出来逛逛。”
那些人看到杜玉清一开始就低头避开,又看到她和商户女子交头接耳,以为她真的只是一位投奔杜家,身份不够的远方亲戚,也就没有在意。只有郭诚宇有些疑惑,觉得这人好像有些见过的。当下也没有在意,他问:“你是说杜渊之杜大人?说起来他也是我的世叔呢,我在京城时听说他现为杭州府同知,就想着到杭州时一定要上门拜访,择日不如撞日,待会我就派人上门递帖子,我们明天就去拜访如何?”
于是约好明天上门拜访的时间,双方行礼作别。
杜玉清和婉娘随着人流并肩往外走,杜玉清向婉娘表达谢意说:“今儿过得真是愉快,这要多谢姐姐了,要不是姐姐相邀,我还看不到这么好的戏。”
婉娘得意地说:“我就知道你会喜欢。我娘听说我要请你看《窦娥冤》还骂我呢,说我怎么请你看这么一个悲悲戚戚的戏,应该请你看另一个戏院里上演的《沉香救母》,轻松热闹些。我说那些戏你哪里不能看,还非要在这看?我娘又说你一个官宦小姐学的是琴棋书画,喜欢的是诗雅词幽,担心你看不上我们这市井中的俚词俗曲。我就说,你和我们以前见的官宦小姐不一样呢,肯定会喜欢《窦娥冤》里这么干脆痛快的词曲呢。”
杜玉清对婉娘用“干脆痛快”来形容关汉卿这样的‘曲圣’写出的词曲感到很有意思,“干脆痛快”虽然简单粗陋,倒也觉得形象贴切,于是莞尔而笑道:“关汉卿的戏即使是俚词俗曲,那也是高雅的俚词俗曲呢。”看婉娘茫然不解的样子,就对婉娘解释了一下关汉卿的背景。
婉娘一拍巴掌,呵呵笑了,“我今儿可长见识了,如果你不说,我还以为这关汉卿就是我们杭州府的人,写的是我们如今的事情呢。你说他一个前朝的人怎么能把我们现在的事情都写得这么真这么好呢?”
那是因为历史都是重复地发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改朝换代了,但只要同样的官制框架照旧,不论谁做皇帝,改变的都不是根本。社会还是一样的社会。杜玉清心里说。她马上又醒悟婉娘说这句话的含义,于是问道:“民间真有这样的冤屈吗?”
婉娘苦笑道,说:“我十岁开始在店铺里抛头露面学习做生意,见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听到的,见过的人心险恶,恃强凌弱的肮脏事真有不少呢。只是人贱言微,传不到你们的耳朵里罢了。”
杜玉清想了想,不由得笑自己天真,民间如此,官场又好到哪里去?哪里不是人心险恶,恃强凌弱?这是人性的基本特点,哪里还分什么官场和民间?只是官场上表现得更隐晦罢了,哪怕昨天暗地里斗得个你死我活,今天在大庭广众之下,彼此还要做出一副亲善和睦,一团和气的样子。这才是最考验人心性的地方。商场斗争失败,损失的还只是利益,官场上失败了,最惨重的却是抄家灭族的生命代价。
想着想着,杜玉清心里不由地有些沉重起来,回头看,范斯远正默默地跟在后面,两人仿佛心有灵犀,范斯远恰好这时也抬头看过来,彼此眼睛对视了一下,这一刹那,两人好像有了眼神可以交流的默契。范斯远探寻地问:怎么啦?杜玉清摇头笑了笑,表示没什么事。
杜玉清转念想想又觉得好笑,祖父和父亲他们都是规矩有度的人,何必为没有发生的事杞人忧天呢?
于是,又和婉娘随意地聊起来。二人说说笑笑随着人流往外走。
突然,杜玉清觉得头皮发胀,汗毛竖立,她下意识伸手一抓,一下抓到一只小手,只见它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一个荷包,
杜玉清不理这窃贼的挣扎,对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的婉娘问说:“这是你的荷包吗?”
婉娘不相信似的掏了掏空空的袖袋,惊慌的地说:“这是我的荷包。她什么时候偷的?我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杜玉清抓过荷包,递给婉娘,说:“她应该跟了我们很久了,现在趁着人多才下手,就想浑水摸鱼。”
这时范斯远和明茂官都凑了上来,关心地问发生了什么,听说是窃贼,范斯远有些兴奋说:“哈,今天还遇上这样的事情,有意思哈。喂,你哪里的啊?不说我就把你扭送官府了。”
窃贼是个穿着花衣裳的十来岁的小姑娘,清瘦的脸庞,一双灵活的眼睛。尽管她眼睛里闪过一丝慌乱,却很快地镇定下来,扁扁嘴哭起来,大颗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小姐,公子,你可怜可怜我,放了我吧,我父母双亡,祖母病了,就想着喝碗粥,我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呀。”
散场的观众围拢上来,纷纷说道:“啧啧,这真是可怜的孩子。”
“放了她吧,不过是一个小姑娘。”
婉娘也不忍地对杜玉清说:“要不就放了她吧,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
范斯远哼了一声说:“妇人之仁,她是被你抓到了才扮可怜,如果没被抓到呢?你去哪里找她?哪里去补回你的损失?”
杜玉清看看周围聚拢的人群,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她的同伙,决定快刀斩乱麻,于是举起窃贼的手示意给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