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禄山举荐吉温获恩宠 国忠胡来张垍出怨言(一)(1/2)
素有大志心向高,兢业为官辛勤劳。
十年无进攀权贵,九尺身躯竟折腰。
笑脸迎奉讨欢心,获取升迁得回报。
东来紫气浴满身,西望圣颜望云霄。
崔光远也是一个志向很高的人,并不满足一个五品的万年县令。他和杨国忠在一起玩樗蒲几年了,虽然对杨国忠并不佩服,但为了得到升发,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现在杨国忠将他当作心腹,要他到太子身边任职,帮助他监视李亨。能进入东宫,做太子的随从,将来的升发不可限量。他表面上对杨国忠唯唯诺诺,内心却在盘算着如何处理好太子和杨国忠之间的微妙关系。陪伴杨国忠玩樗蒲,显得心不在焉。
接连输了几盘之后,杨国忠打趣的说道:“崔大人今天心有旁骛啊,让我赢了这多。”崔光远说道:“光远本来就不及丞相,加上今天高兴,冲昏了头脑,连续输几盘也十分正常。”
接着又玩了几盘,尽兴之后,杨国忠对崔光远说道:“崔大人回家睡个好觉,安心的等待好消息。”崔光远千恩万谢,感激涕零。杨国忠拍了拍他的后背,昂首出了酒楼。
到了吏部,杨国忠对侍郎韦见素说道:“吏部马上起草一份奏折,任命万年县令崔光远为左庶子①,我明天向皇上上奏。”
韦见素说道:“任命四品官员,先要对官员进行考核,符合条件还要经吏部议定之后,才能上报三省审议。中书省审核,门下省复议,几个回合后,意见一致才能上奏。丞相这样不经程序直接上奏,有违朝廷的法典。”
杨国忠说道:“你说的是不是太繁琐了,按你这样办,一个月才能上报中书省,还要得几个来回,这样半年就过去了。任命一个官员这样费事,效率太低,遇到急事,黄花菜都凉了。现在非常时期,讲不得那样多了。李林甫的党羽倒了一大排,现在要人做事,简单一点好。”
韦见素争辩道:“那也不能不按法典办事啊,那样朝纲要乱的。”杨国忠说道:“叫你起草奏折,你怎么这样婆婆妈妈的?出了事情,由我尚书负责,不要你这侍郎承担责任。”韦见素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唐玄宗宠信杨国忠,已经不重视朝廷的法典了。低下头不敢坚持原则,按照杨国忠的意见起草奏折。
杨国忠接过奏折,便在上面代表中书省和尚书省签了他的名字。立即到门下省找到陈希烈,对他说道:“吏部的奏折,中书省和尚书省已经议定了,皇上要得急,等着门下省签字,你签了吧。”陈希烈说道:“放在这里,门下省议定之后,再回复中书省。”杨国忠瞪眼看着陈希烈说道:“不行啊,皇上等着呢,现在就得签字给我拿去上奏皇上。”“你等一下,我去商量一下。”陈希烈拿着吏部的奏折,到内屋与黄门侍郎张倚讨论
张倚说道:“崔光远做万年县令有些年头了,升职的年限是够了。但是按程序门下省要到万年县考核一回,再提出意见。只是我们俩讨论一下,不合程序吧。”陈希烈说道:“杨国忠还坐在大堂等着,他要带着进宫向皇上上奏。没有时间去万年县了,你就同意了签字吧。”张倚说道:“程序不能不到堂,不了解情况怎么签字?他愿意等就让他等着好了。”
陈希烈说道:“他是首席宰相,不好得罪啊。”张倚说道:“你就是太软,门下省不是中书省的附属,要居理力争。”陈希烈说道:“不软不行啊,如果硬抗我这侍中早就换人了。你在州郡七八年,皇上已经不是当年的皇上了,只听首席宰相的,其他人的话听不进。”
张倚被撮到痛处,心想在长乐郡干了五年,那地方临海,一到夏天就得对抗风暴,组织百姓抗灾,辛苦得很。现在刚刚回到朝廷,要是得罪了杨国忠,他在皇上面前奏上一本,只怕又要下到边远地方去了。没有再坚持要去万年县考核,拿起崔光远的卷宗仔细查看。
杨国忠在大堂里等得不耐烦了,便冲进内屋,看到张倚正在聚精会神查看崔光远的卷宗。走近说道:“吏部已经考核过了,你们就不要再费事了,皇上等着要呢。”张倚合上卷宗说道:“我看这考核相当马虎,程序都不到位,送到皇上那里也会被退回来重搞。门下省提出意见要有根据,要对皇上负责。”
杨国忠说道:“选官是吏部的事,门下省就不要节外生枝了。赶快签字,皇上等着。”张倚还想申辩,陈希烈抢在前头说道:“既然吏部的考核已经做了,卷宗也看过了,崔光远为官清正,应该升职。门下省已经议定,同意吏部上奏。”从张倚手上拿过吏部的奏折,在上面上签了他的名字。
杨国忠立即转为笑脸说道:“这就是了,办事应该灵活一些,不能死搬教条。张倚从州郡上来,要好好学学。”拿着奏折出了门下省。
杨国忠当即去了皇宫,唐玄宗正与杨贵妃玩得高兴。高力士将奏折送到唐玄宗的手上,唐玄宗接过奏折对杨国忠说道:“何事上奏啊?”杨国忠立即跪下说道:“启奏皇上,万年县令崔光远,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三次考核都是优秀。吏部建议升任他为左庶子,经三省议定。现奏请皇上批准。”
唐玄宗将奏折放在桌案上
说道:“崔光远在长安呆的时间很长,京城的治安一直很好,提拔一下也应该。但左庶子是东宫的属官,你们与太子交流过吗?他是否同意?”杨国忠说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